论文查重 | 论文文献库 |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的自我指称与身份建构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的自我指称与身份建构

来源:论文查重 时间:2020-01-08 20:08:16

摘要:通过收集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语料,分析作者自称语使用特点以及建构的身份类型, 并与英国学术英语写作语料库(BAWE)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中国学生的第一人称自称语使用频次 远远低于英语本族语者。而第三人称以及无生命抽象主体指称的使用频次则远远高于英语本族语 者。中国学生倾向于使用集合性的第一人称复数构建观点持有者的身份,其第三人称、无生命抽象 主体指称主要建构了研究者的身份,而英语本族语者则主要使用第一人称单数构建研究者身份和 观点持有者身份。
关键词:自我指称;身份建构;学位论文;BAWE
学术写作是作者陈述其研究目的和方法,论述其研究发现,并阐述研究意义的文字。传统观念认为,学 术写作应使用客观的语言表达,避免作者对语篇的主观介人,文中应多使用名词化的表达和被动结构①,许 多学术英语写作教材及写作手册中也建议要谨慎使用第一人称代词,避免表露个人身份。
然而近十多年来的研究发现,权威学术语篇中的语言不再是完全客观的表述,许多学者在写作中会使用 第一人称代词。坝剿学术文本中作者身份的隐藏或凸显会影响读者对文本的印象及对文本的理解。学术语 篇是作者与读者交流的重要场所,作者通过选定特定的话语和表达方式来陈述研究目的、描述研究过程、分 析研究结果、表达观点立场,构建自己的学术身份。@作者在学术语篇中如何选用合适的话语资源构建自己 的学术身份,也是作者学术语用能力的体现。@作者在学术语篇中建构自己的身份能增强语篇的可读性,增 加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目前有关学术语篇中作者身份建构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有学术写作经验的作 者,如硕士生、博士生及有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经验的学者专家,而对学术新手的相关研究较为少见。 本科毕业论文通常是学生首次尝试学术写作,了解掌握学术语体是他们学会学术写作的重要环节。因此,研 究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的自我指称和身份建构,了解学生在学术写作起步阶段是否具有身份意识,对论 文写作指导、写作指南编写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国内对学术写作中作者身份建构的研究不断增多。研究主要聚焦作者自称语及其身份建构, 如孙莉①研究了中国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的语用身份建构,通过与国际学者的英文摘要对比,发现中国学 生较少建构对话者身份。吴格奇②通过对比SSCI收录的英文论文和CSSCI收录的中文论文,发现英文论文 中作者主要建构了研究者身份和话语建构者身份,而中文论文中作者主要建构了研究者身份。杨欣然③对 比了我国高校硕士生的学术写作与北美学生的学术写作,发现中国学生的作者身份相对“隐性”并缺乏权 威。于涛④分析了英语学术写作语料库(BAWE)中不同学科、不同性别作者写作中的自我指称和身份建构, 研究发现I作为向导者的出现频率,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有显著差异,而性别对I的使用频率和功能影响不 大。李民、肖雁⑤通过对比中国作者的英语论文语料库和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发现中国作者倾向于使用we 来凸显其团体属性,而英语本族语倾向于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单数来强调其研究的独特和新颖。柳淑芬⑥对 比了国内核心期刊和国外权威期刊的论文摘要,发现国内刊物中的作者参与度偏低,而英美作者的参与度 较高。
综上可知,学术写作中的作者身份建构已成为学术语篇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者们发现中国作者在学 术语篇中较少建构对话者身份,较多建构研究者的身份;中国作者倾向于使用表示团体属性的第一人称代词 复数,而英语本族语者倾向于使用强调研究独特性的第一人称单数。研究所使用的语料大多选自国内外权 威期刊中的摘要、英语论文、英语本族语者的学术写作以及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论文,这些语篇的作者英 语水平相对较高,有比较丰富的学术写作经验。目前对本科生(学术新手)论文写作中自称语使用特点、身 份建构类型的研究较少。对于大部分本科生来说,毕业论文是他们首次尝试学术论文写作,毕业论文的写作 语体、话语风格等对他们日后的学术写作具有重要影响。不少本科生毕业后会进入硕士阶段的学习,或是到 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工作,成为今后学术研究的主力,并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具有影响力的文章。因此,有 必要了解本科生在学术写作起步阶段是否具有文体意识和身份意识,并加以正确的指导。分析本科生毕业 论文中自称语的使用特点、身份建构的类型,并与英语母语者的学术文本作对比,对本科生论文写作和写作 指导都有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自建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语料,分析学术新手论文中的自称语使用特 点以及身份建构类型,并将其与英国学术英语语料库(BAWE)作对比,找出异同,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 更有效地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
二、理论基础
“身份”一词是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核心概念,随着西方哲学从本质主义向建构主义转变,身份不再 是固有的、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建构的。学术写作中的作者身份是指作者作为学术团体中的成员,在写作中 的自我定位。⑦在学术语篇中,作者通过自我指称的选择反映其如何看待自己,看待自己与读者之间的关 系,从而建构自己的学术身份。⑨
自我指称是作者根据需求而建构语用身份特征的语用行为。在语篇中最直接地揭示作者身份的自我指 称是第一人称代词,除此之外还有间接隐性的方式。自称语既包括第一人称代词(I,me,we,us,my,our), 也包括第三人称代词(the writer,the author等)以及无生命抽象主体词语(the paper,the article,this study等)。Ivanic①提出作者身份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由生平自我、语篇自我和作者自我三部分组成。柳淑 芬②在Ivanic的基础上,总结出构建作者身份所采用的自称语形式。第一种语言手段是作者参与度最高的 第一人称代词,如I,me,my,mine,we,us,our,使用第一人称作者参与度最高;第二种是第三人称作者指 称,如the author,the writer,使用第三人称作者参与度低于第一人称;第三种语言手段为无生命、非人称的抽 象主体,如the paper,the study,the article等,作者参与度最低。Hyland③认为,作者通过无生命、非人称的 抽象主体的表述方式,把责任转交给了无生命的评价主体。这三种自称语共同构建了参与度由高到低的多 重作者身份。
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作者身份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如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身份表征分为个体 表征、人际表征和群体表征。④Tracy⑤从交际互动的视角把身份区分为主要身份、互动身份、个人身份和关 系身份。Tse和Hyland@通过分析建构陈述者的话语资源,将建构陈述者身份的主体分为抽象主体、生命主 体和隐藏主体三类。孙莉⑦在参照Tse和Hyland对主体特征的分类框架基础上,将作者本人(I,the writer, the author等),其他研究者(the researchers)和研究对象(the participants,the subjects)归为生命主体;“it”和 “there be”结构作主体的归为隐藏主体;除了生命主体和隐藏主体之外的主体归为抽象主体,例如the study, the paper,the findings,the results等。
本研究将分析学术语篇中作者参与度的高低,以及作者的自我指称所建构的不同身份,因此本研究采用 Flottum按指称的特点对作者身份分类的方法,将身份分为研究者(researcher)、话语构建者(discourse con structor)、观点持有者(arguer)、评论者(evaluator)。⑧通过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或抽象主体与表示研究的动 词连用,作者构建其研究者身份,如we analyze,we examine,the writer analyzes;通过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或抽 象主体与篇章结构构建的动词连用,作者凸显其话语建构者的身份,如this part of the paper focuses on,1 will discuss;通过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或抽象主体与表示持有观点的动词连用时,作者强调自己的贡献、对研究结 果的责任,及作者强调自己观点持有者的身份,如I argue that,I hold that,we believe that;通过第一人称、第 三人称或抽象主体与表达评价或个人情感的词连用,构建自己评论者的身份,如we feel surprised that。
三、研究问题与方法
本研究选择南京某高校2017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学位论文为研究语料。从中随机抽取了30篇论 文,去除中英文封面、目录、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以及致谢部分后,转换成txt格式,共131822个字符。 对比语料选择的是英国学术英语写作语料库(BAWE),该语料库由华威大学、雷丁大学和布鲁克斯大学(u niversities of Warwick,Reading and Oxford Brookes)在2004--2007年间创建。该语料包含人文、生命科学、物 理科学和社会科学四大学科,35个子学科,由本科生及研究生所写的论文组成,共包含2761篇论文,其中 1953篇由英语本族语学生所写。BAWE适合用AntConc或WordSmith作词汇索引分析,本研究从BAWE人 文学科中随机选取由本族语者所写的学术文本30篇作为对比语料,其中包括语言学、哲学、历史学等学科方 向,共91917个字符。
通过AntConc 3.2.2的Concordance功能检索第一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作者指称、无生命非人称的抽象 主体,分别计算两个语料中这三种自我指称方式出现的原始频次和标准频次(每万字),分析两种语料库指 称方式及其异同。研究拟考察以下两个问题:
(1)中国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自称语有何使用特点?与英语母语者自称语的使用存在哪些异同?
(2)中国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的自称语构建了哪些身份类型?与英语母语者学术语篇中的身 份建构存在哪些异同?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自称语使用数量及标准频次对比
笔者通过AntConc 3.2.2的Concordance检索功能分别检索了两个语料中的各个作者自称语,手动逐一 剔出了例句、引文、标题等中不符合本文研究对象的自称语,并对各类自称语按照研究者、话语建构者、观点 持有者、评论者的分类标准进行了分类。两个语料中的自称语数量以及标准频次见表1。
自称语使用数量及标准频次对比
由表1可见,中国英语专业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第一人称自称语的使用频次(22.54个/万字)远远 少于英语本族语者(71.24个/万字),而中国学生第三人称作者指称以及无生命抽象主体指称的使用频次 (分别为2.81个/万字及5.92个/万字)则明显高于英语本族语者(分别为0个/万字及2.18爪/万字)。中 国学生在第一人称作者指称中第一人称复数We的使用频次(16.01个/万字)远远高出人称代词单数I的使 用频次(0.46个/万字)。
在学术论文写作中,使用第三人称作者指称或是抽象主体使文章显得更加客观,更容易被编辑和读者接 受。同时,使用抽象主体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间接、隐性地表露自己,构建较低风险的作者身份。 中国学生论文写作中极少使用第一人称单数,而多用第一人称复数作自我指称,这与中国的集体主义文 化有关,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使得作者不太愿意突出自我,显得更加谦虚谨慎。①使用第一人称复数作为自 我指称,可以强调观点的大众性和普遍性,降低作者观点不被读者接受的风险。 Myers②认为,在科技论文写作中,由于读者和作者之间的社会距离较大,话语社群比个人的权威性强, 在作者与读者人际互动时,显性作者参与可能是一种面子威胁。当作者提出新观点时,可能被视为是否定前 人的观点,从而威胁到其他研究人员的面子,因此使用抽象主体既可以减弱对读者面子的威胁,又能让自己 的观点被认可。
中国学生毕业论文中较多使用第三人称和无生命抽象主体来代替第一人称自称语,还与论文指导老师 的观念以及学术论文写作指导书籍有关。大部分老师在指导学生论文写作时都强调学术论文的客观性,强 调要用第三人称或无生命抽象主体来代替第一人称。但是,片面追求文章的客观性,容易忽视文章的可读性 和互动性。
学术语篇是作者与读者交流的重要场所,作者通过与读者的交流构建自己的学术身份。过少使用第一 人称自称语,而过多地使用第三人称或抽象主体会降低文章的可读性,影响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削弱作者在 该学术领域的权威性,进而影响作者学术身份的建构。
(二)学术论文中的身份建构类型对比
学术语篇中作者的自我指称方式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这些指称也同时构建了作者不同的身份,起到不 同的交际效果。笔者根据Flottum的指称特点分类标准,对两个语料中作者建构的身份进行了分类。①例 如,在“Therefor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herence between sentences and paragraphs.”中,作者通过第一 人称复数“we”与“should do”连用,提出“我们应关注句与句之间、小节与小节之间的连贯”的观点,构建了观 点持有者的身份。在“In this section,the author will make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Three-Dimension Transforma· tion in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the film Wolf Warriors I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中,第三人称“the author”与篇章结构词“in this section”“make a systematic study”连用,构建话语建构者身份。在“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ideology of sourc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中,作者通过抽象、无生命自称语“the pa— per”与表示研究的动词“focus on”连用,构建研究者身份。在“The author agrees with the opinion that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is a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fun in the form of interesting games.”中,第三人称 代词“the author”与表示评价的动词“agree with”连用,构建评价者的身份。两个语料中各类身份类型的统计 结果对比见表2。
论文中的身份建构类型对比
由此可见,中国学生论文中第一人称自我指称主要构建了观点持有者的身份(占78.11%),英语本族语 者论文中第一人称自我指称主要构建了观点持有者(占52.98%)和研究者的身份(占39.08%)。与表l结 合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学生在构建观点持有者身份时所使用的绝大部分是第一人称复数we,us,our(占95% 以上),例如as we all know……,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we should use free translation……。we must correctly understand……,it will help US understand……,it is easier for US to understand……使用“包含性”的第 一人称代词,在中国集体主义文化观里,用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来表达,既不用作者本人出场,又能提高观点 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在学术论文中用第一人称复数来假设知识共享、理解一致,可以增强作者观点的可信 度,但同时也说明他们缺乏学术自信。英国学生在建构观点持有者身份时倾向于使用第一人称单数(约占 40%)。以个人主义为价值趋向的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价值和个人责任,这种价值观念也体现在他们的学术 写作中。
中国学生的第三人称自我指称主要建构了研究者的身份(占72.97%),如the author attempts to study ……,the author will use……,the author hopes that……,the writer delivers questionnaires……o中国学生的无 生命、抽象主体自称也主要建构了研究者身份(约占95%),例如this paper deals with……,this paper aims to……,this paper analyzes……这一现象与中国学生所接受的指导相关,大多数教学资料、论文写作指南,包括 论文指导老师,都认为学术论文应具有客观性,避免主观性的表达。然而,片面追求学术论文的客观性不但 会降低论文的可读性,还会影响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阅读互动和观点交流。追求客观性不是学术论文的唯一 目标,互动性也是学术语篇的主要特征之一。①学术论文是作者构建学术身份的重要场所,过多使用第三人 称或是无生命抽象主体自称,会降低作者的学术自信。
(三)讨论
上述关于中国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与BAWE中的自我指称与身份建构对比分析显示:中国学生在 学术写作中表现出相对“隐形的作者身份”,这一结论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一致。②③④⑤受中国的集 体主义文化和“与人为谦”价值观的影响,作者更倾向于间接、隐形地表露自己,而避免高调张扬。隐形的作 者身份既能降低对读者面子的威胁,又能建构较低风险的作者身份。
英语专业本科生在毕业论文中主要通过第一人称复数we,而不是第一人称单数I,来建构观点持有者的 身份,通过强调观点的大众性和普遍性,来提高自身观点的被接受程度。受传统师生角色定位的影响,学术 新手将自己想象成谦逊的学习者,而将指导老师、论文评阅老师以及读者想象成权威人士。这一现象也与论 文指导老师固有的观念以及学术写作教材的指导有关,他们往往过于强调学术语篇的客观性,而忽视了学术 语篇的可读性和互动性,忽略了作者学术身份的建构。
五、结语
本文分析了中国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自称语的使用特点以及自称语所建构的身份,并与英国学术 英语写作语料库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中国学生的第一人称自称语使用频次远远低于英语本族语者,中国学 生的第三人称作者指称以及无生命抽象主体指称的使用频次则远远高于英语本族语者。中国学生倾向于使 用集合性的复数第一人称we来构建观点持有者的身份;中国学生的第三人称指称,无生命、抽象主体指称 主要建构了研究者的身份;而英语本族语者倾向于使用第一人称单数I,构建研究者身份和观点持有者 身份。
通过对比分析,笔者认为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我们不应片面追求客观性而忽略了论文的互动性和可读 性;在构建学术身份时应转变观念,尽量尝试使用第一人称单数,减少第三人称以及无生命抽象主体指称的 使用,树立学术自信,建构自己的学术身份;学术新手在做研究时,应多阅读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了解最新 的学术语体和学术风格,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论文指导老师要多与国外学者交流沟通,阅读国际刊物英文文献,把握本学科前沿学术写作的话语风 格,从而达到国际刊物发表论文的要求,进而更好地指导学术新手的论文写作。

上一篇:基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历史学学术性研究生培养方式改革创新刍议 ——以淮北师范大学为例


相关推荐:

  • 2020-01-06 工业能源消费结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2020-01-06 校企协同培养工业工程创新型人才方式探索
  • 2020-01-06 新形势下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
  • 2020-01-06 从效能管理的角度看高校图书馆博硕论文数据库共建
  • 2020-01-06 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下提升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