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专业本科生跨学科科研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以本科生中外非遗保护比较研究项目为例
来源:论文查重 时间:2019-12-24 15:28:16
摘 要:总结目前我国外语专业本科生科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和提炼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
跨学科科研项目的成功经验,本研究认为,外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可以从学生跨学科科研项目入手,
结合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发挥学生外语专业的学科优势,探索和完善“社会实践——学生科研项目申报——
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撰写调研报告或论文——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这一科研能力培养机制。
关键词:外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跨学科; 非遗保护
我国高等教育学认为,当前国内高校应具有
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社会服务、开展国际合作[1]
和文化传承与创新[2]这五大基本职能。 其中,发展
科学的职能不仅指高校教职工的科研,也应包括
在校生的科研活动,因而培养和提高高校学生的
科研能力对高校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的
是,我国高校一般对研究生有着较为系统的科研
能力培养方案,目前也普遍在学位申请方面对研
究生的科研成果制定了具体标准,不过在本科生
科研能力培养的机制化方面还较为薄弱。 由于不
同学科和专业在学科特色和本科生培养模式等
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本文仅针对我国高校
外语类专业本科生,并以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本
科生中外非遗保护的比较研究项目为例,探讨如
何通过该类本科生跨学科科研项目的实施来推
动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
一、外语专业本科生科研的现状分析
(一)主要问题
根据现有研究成果,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本科
生普遍缺乏科研方法上的培训, 科研意识薄弱,科研能力较弱。 [3]这一现状主要有来自高校管理
层和外语教师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高校领
导对外语类专业本科生科研重视不够[4],相关学
术活动的组织和课程设置处于较低水平; 其次,
高校不少外语教师由于学科本位思想的惯性作
用, 习惯于使用知识灌输型的教学方式方法,学
生也形成了“知识接受”导向的学习方式,主动提
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 [1]这
一点在零起点的小语种教学中往往更为明显。
(二)提升科研能力的主要对策
提高这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对策也有着较
大的相似性,主要包括:(1)引导学生建立科研活
动的主观意识,形成科研兴趣;(2)教师帮助学生
掌握科研方法,以养成科研习惯。 (3)建立健全本
科生科研活动规章制度, 如本科生导师责任制
等。 [2]公允地说,这些建议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
义。 值得关注的是,在为外语专业本科生开辟科
研渠道方面,一些研究者建议通过社会实践为本
科生的科研活动提供素材[5],但在社会实践的内
容方面尚未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不过,有的学者
的观点对于社会实践的内容乃至科研方向的选
择具有参考价值,即外语专业的本科生要“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不仅要学习相关学科,把
自己从一个接受的学生向一个开拓创新的学习
者转变。 ”[6]知名英语教育家连淑能指出,中国的
学校必修课多而选修课少, 学生的知识结构单
一,主动性不强,虽刻苦用功但不善于活学活用,
而古今中外许多大科学家和专家都是跨学科复
合型人才。 [7]
可见,重视社会实践,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注重学生跨学科思维的培养
对于提升外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有着启示意
义。 在引导学生形成科研意识、帮助学生掌握科
研方法和健全本科生科研规章制度,探索社会实
践基础上的跨学科学生科研项目的实施机制,或
可为高校外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建设开辟更
为具体的路径。 作为一种跨学科综合性的学生科
研项目实施机制,该机制不仅直接有利于高校的
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还有助于高校充分发挥社
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其
他主要职能。
二、提升外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路径设计
外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可被视为一
项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系统工程。 当然,提倡跨学
科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并不意味着轻视外国
语言文学在该类专业本科生科研中的基础性作
用。 与之相反,外语知识与技能(翻译和跨文化交
际等)应当作为社会实践与科研项目的重要工具。
在外语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 结合社会需求乃至
国家战略,利用民俗学、博物馆学、社会学和教育
学等学科的方法和视角, 有助于找到适合外语专
业本科生的研究课题。 从宏观上看,外语专业本科
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践可参考以下流程:
社会实践——学生科研项目申报——文献
研究与田野调查——撰写调研报告或论文——
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一)社会实践
从学科的相近程度和社会需求等方面综合
考虑,民俗学、社会学、博物馆学和图书馆学等学
科领域容易与外国语言文学相结合,并形成有较
大科研价值的社会实践领域。 不过,当前外语专
业本科生社会实践与科研项目更多还是集中在
教育学与外国语言文学的交叉领域,如中小学的
课堂英语教学,以及外国语言文学中的应用翻译研究,如风景名胜区与博物馆的指示说明文字外
译策略等。 然而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来看,文博
事业(不仅限于说明文字的外译)、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和数字图书馆等都属于热点领域,并且相
对于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学而言,博物馆学、民俗
学和图书馆学的复杂程度相对较低,因而对于外
语专业的本科生而言有着更大的可操作性。 学生
们可在非遗保护、博物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等领
域展开社会调查,为下一步中外相关领域的比较
研究打好基础,积累一手资料。
以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 学院法语系
2014 级本科生在 2017 年就开始实地调研大运河
江苏和浙江段沿线几座城市老字号的传承和经
营状况, 并在调研获取的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用
中、法、英三种文字编写了宣传画册。 2018 年寒
假,学院 2015 级和 2016 级的十几名本科生分赴
镇江、无锡、常州和苏州等地,调研了当地传统手
工艺和民间美术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状况,并
分组撰写了调研报告。 笔者作为法语专任教师于
2017 年入职,因为具有民俗学的学科背景和非遗
保护方面的研究经验, 对上述 2018 年寒假的调
研进行了学术指导。 指导包括教科文组织非遗相
关知识和理念的普及、非遗项目的选择、调研方
法的指导、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数据的处理方法
等。
(二)学生科研项目申报
通过寒假社会实践, 外语专业本科生为下一
步的科研项目选题积累了经验。 当然,此时学生对
于具有学术价值的科研选题还未形成十分清晰的
概念,需要指导教师给予引导。 由于前期的社会实
践还主要停留在实践的层面, 没有主动结合国家
与社会需求,还缺少宏观理论的指导,所以指导教
师, 包括学院的相关领导和其他专家都可以参与
选题和研究框架的设计。 实际上,与外语专业有关
的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并不鲜见,如“一带一路”
战略。 结合这类战略可以进行相关国家的教育研
究、 相关国家语言在华的教学研究和相关国家在
华留学生的教育问题研究等。 在文化层面,近年来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重视文化建设, 对博物馆和
图书馆这一类的化事业有较大投入。 因此,学生调
研当地博物馆或图书馆的建设与运营状况, 将其
与国外有代表性的博物馆或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进
行对比,往往容易得出有借鉴意义的成果或结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非遗保护作为世界大多数国家共同的文化事业,具有重大的社会效应,对其
进行中外比较研究也具有很大的潜力。
同样以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 在当年寒
假学生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笔者在 2018 年 3 月指
导两个学生团队申报了省级和校级学术科技创新
基金项目,并取得立项。 此外,笔者作为指导教师
之一,指导学生申报了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
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重点备赛项目,并
取得成功。 这三个项目在宏观层面从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宗旨和精神
入手,立足中国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在微观层面
分别聚焦国外非遗保护的优秀实践案例和江苏省
内大运河沿线地区的非遗保护实践, 目的在于结
合非遗保护的国际理念和国外非遗保护的有益经
验, 为省内大运河文化带非遗保护的改进提供建
议。 显然,对国际理念的学习和国外非遗保护经验
的分析提炼, 正好发挥了外语专业学生包括法语
等非通用语种学生的语言优势。 笔者在非遗保护
研究和国际非遗评审等方面的经验也能帮助学生
开阔视野,提升项目申报的高度。 学院领导和其他
校内专家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性则有着较
为深刻的认识, 并帮助学生在项目申报书的设计
上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对接。
(三)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
目前国内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范式上偏
重书面知识学习, 在研究范式上以文献研究为
主,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研究能力还需
要培养。 当然,跨学科的本科生科研项目也需要
指导教师,包括所在院系能够具有跨学科的指导
能力并提供相应的科研保障。 指导教师方面,就
需要有跨学科学术背景的教师, 或者跨学科、跨
院系的指导教师团队,以便在文献获取、分析和
调研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术指导。 院系方
面,则需要主要领导能够对国家和社会需求保持
敏锐的感知,结合外语的学科特点从跨学科的角
度合理选择指导教师,组建导师团队,为项目的
进行提供资金和人力保障。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挑战杯”校级备赛项
目在 2018 年暑期进行了田野调查。 由于传统手
工艺和民间美术类非遗的保护在国内已有较多
的研究成果,且传统音乐类非遗与大运河文化生
态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因此指导教师团队及时
将研究对象转向了后一类非遗的传承保护。 实际
上,这一阶段的调查在本质上看基本属于民俗学范式。 在调研程序方面,指导教师和学生首先从
相关地市的非遗名录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传统音
乐类非遗项目作为调研对象。 其次,学生搜集并
研读上述非遗项目的介绍和有关论文,为田野调
查的访谈提纲设计进行知识储备。 然后,笔者与
学生们结合相应非遗项目的特点,在参考教科文
组织推荐的非遗清单编制调查表的基础上设计
出了访谈提纲。 作为指导教师,笔者为学生们设
计了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参与式观察法等民俗
学常用的调研方法。 在具体的田野调查中,学生
们分组赴扬州、镇江、常州、无锡和苏州等地,对
各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和当地非遗保护部门工作
人员进行访谈,有的小组还对民歌演唱进行了参
与式观察。 此外,团队成员还在笔者的指导下就
不同年龄段学生对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的意识
设计了不同的调查问卷,然后自行分发与回收了
问卷,并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用软件编制
出统计图表。 最后,笔者从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
上获取了匈牙利和比利时等国非遗保护优秀实
践的英、法文资料,由学生进行编译和提炼,为中
外非遗保护的比较研究充实材料。
(四)撰写调研报告与论文
在完成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并对文献资料
和调查所获取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之后,下一步有
必要对调研报告和论文的框架进行设计。 当然,
设计的过程也伴随着项目思路的不断讨论与调
整,往往需要重返田野,为新的思路采集更多的
信息。 当然,除了重返田野点进行二次调查外,在
适当的情况下也可使用微信或电话等现代通讯
方式进行追踪访谈。 此外,如果获取了新的信息
渠道,完全可以对新的调查对象进行访谈。 关于
调研报告与论文的撰写,则需要指导教师向学生
说明基本的写作规范,并对学生完成的初稿进行
必要的修改。
在笔者指导的“挑战杯”项目备赛阶段,调研
报告的框架和思路同样经历了数次调整。 项目的
思路从归纳国内非遗保护的共性问题,借鉴国外
非遗保护经验, 以改进国内非遗的传承保护,变
更为归纳总结出大运河文化带传统音乐类非遗
保护的“江苏经验”,将其与国外的非遗保护优秀
实践进行比较与融合,最终在“民俗过程”理论的
框架下提炼出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传
统音乐类非遗传承保护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并
形成系统性的改进方案。 与此同时,项目组的部分成员重返镇江的田野点进行二次、 三次调查,
有的成员则通过微信对非遗传承人进行了补充
访谈。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学院领导牵头,项目组
与扬州和苏州文化部门的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交
流,获取了相当数量的新的文献资料,并从中提
取出不少对调研报告有直接利用价值的信息。 在
写作思路与框架确定,并受到基本的写作规范方
面的指导之后,学生撰写报告和论文的过程较为
顺利,当然笔者还是对文稿进行了多次修改。 总
体来看, 学生们非遗保护的意识得到了显著提
高,在分析问题、查找资料、田野调查以及调研报
告和论文的写作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五)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作为跨学科, 同时具有一定社会科学研究性
质的外语专业本科科研项目, 项目成果的形式其
实可以突破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的范围。 研究成
果既可以编译为中外文的宣传册进行传播, 也可
以通过讲座向留学生传播。 从宏观角度看,本科生
研究成果的对外传播也可能成为中外文明互鉴、
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文化治理经验的有效方
式。 当然,研究成果的对外交流传播离不开相关学
院与学校的组织与支持。 除外国语学院之外,海外
教育学院与国际合作处等院系和机构也可成为科
研成果国际交流传播的参与者与保障者。
在“挑战杯”项目团队完成调研报告之后,笔
者指导学生将国内非遗项目的简介和有益的传
承保护经验编译为中外文对照、图文并茂的宣传
册。 宣传册在扬州市主办的大运河旅游文化博览
会期间被作为礼品向与会外宾分发。 项目团队的
学生负责人还以讲座的形式向扬州大学的在校
留学生宣传了寒假社会实践的成果,并向留学生
展示了镇江泥叫叫的实物,介绍了泥叫叫的制作
技术、吹奏方法与文化内涵。
三、结语
从学科发展的趋势看,外国语言文学作为传统
的人文学科之一, 目前其跨学科和交叉性研究趋
势愈加明显,其他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乃至自然
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被大量借鉴与运用。 外语
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这一宏观的
学科发展背景, 探索相应的跨学科科研能力培养
机制也就有了现实的依据。 在科研能力培养的具
体模式方面,以学生社会实践为基础,学生科研项
目为平台的培养模式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有利于
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外语科学和其他相关学
科的理论与方法, 有利于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同
国家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从社会实践,到学生科研
项目申报,到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再到调研报告
或论文的撰写, 以及科研成果的对外传播与国际
合作是一个动态的整体,并非绝对的线性关系,各
个环节之间都可以有一定的重合与交叉。
当然,这一外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机制具有一定挑战性,需要具备若干条件,即:
(1) 外国语学院领导对本科生跨学科科研培养
模式的认同, 对国家战略与地方需求的敏锐感
知;(2) 指导教师自身具有跨学科学术背景,或
存在建立跨学科导师团队的可能性;(3)相关院
系及部门对本科生科研项目的人力、 设备与经
费支持。
客观地说, 目前我国外语专业本科生科研领
域的宽度相对而言并不理想, 与国家战略和社会
需求的结合度也有待提高。 外语类院系一方面可
以引进有民俗学、 博物馆学或图书馆学等应用型
文科背景的复合型外语教师, 一方面也可鼓励本
院系教师攻读其他学科的博士学位, 或进行博士
后合作研究,以培养教师的跨学科科研能力。 在探
索外语专业本科生跨学科科研能力培养机制的过
程中, 从根本上看应当重视外语类院系跨学科师
资队伍的建设。
上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力量”——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篇: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学士学位制度的坚守与展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