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护理研究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论文查重 时间:2019-12-21 22:29:16
摘 要 目的探讨将研究性学习应用在护理研究课程教学中,为提高护生的科研技能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
方法。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我院2013届护理本科生213名作为对照组,2014届护理本科生210名作为干
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护理研究课程的教学,干预组采用研究性学习教学法进行护理研究课程的教学。
课程结束后,要求两组护生每人完成一篇科研论文,并进行各级项目的申报。比较两组护生的论文成绩、项目申报率
和立项率。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护生的论文均分、科研项目的申报率和立项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其中选题、科研设计、资料收集、资料处理和论文撰写等模块的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O.001)。结论
在护理研究课程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可显著增强护生的科研意识,提高其研究能力,值得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护理研究;科研技能;教学研究
护理是一项具有较强实践性、科学性、整体性和
综合性等特点的工作,高校在培养护生岗位所需护理
操作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
的提高,以加强其临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应今后复杂的护理工作,这与护理本科教育的培养
目标[1](护生应具备一定的科研知识、方法和技能,具
备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是一致的,同时,这也是适应
目前教育部引导和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
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2]。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
主性和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学生的实践获取知
识,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学
习模式[3],对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的
一种方法,作用已凸显成效[4。6],但在护理研究课程教
学中的应用罕见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我院
护理研究课程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旨在探讨
其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教学效果,以寻求教学
过程、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估等方面的突破,进一步提
高护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适应临床护理的需求。
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
2013—2014届423名四年制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
象。纳人标准:均知情同意;入学层次均为高中毕业生;修完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并通过考核达到合格
及以上水平;完成第二学期短学期的社会实践活动,
并撰写了实践报告。排除标准:参与过任何与护理科
学研究有关的活动或课题。将2013届的213名护生
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名,女206名,年龄21~24
岁;2014届的210名护生作为干预组,其中,男9名,
女201名,年龄21~24岁。两组护生的护理专业基
础课程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
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教学法,即理论授课和干
预操作相结合。前者注重护理研究课程的理论知识
传授,后者则在事先设计的具体情景中,由护生进行
实践操作,或讨论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学计划
安排为每周4学时理论课,2学时实验课,8周完成所
有教学任务,共计48学时。
1.2.2干预组 采用研究性学习教学法。根据护理
研究的基本步骤与方法,由教师活动和护生活动同时
进行,双管齐下。教学计划安排为每周2学时理论
课,每两周2学时实验课,16周完成所有教学任务,
共计48学时。具体如下。
1.2.2.1课堂准备阶段 教师利用教学流程图事先
设计各步骤与方法的教学核心、教学要求、课后活动
等相关内容,同时要求护生选择适合本人的学习活动,探索相关章节的知识,在获得学习成果后再进入
课堂实施阶段。
1.2.2.2课堂实施阶段 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
导,主要由护生进行成果展示;然后通过护生之间的
讨论、分析、反馈,提出每位护生学习成果存在的问题
及知识点;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以完善护生的学习
成果,同时总结本章节的所有知识点。
1.2.2.3 评估阶段 由护生本人、同学之间和教师
对护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并给予赋值。满分
为100分,护生本人、同学、教师评估结果分别占
20%、30%和50%,最后形成本章节成绩,所有章节成
绩合计为本课程成绩。
1.3评定标准及观察指标课程结束后,要求两组护
生每人完成1篇科研论文,并积极进行各级项目的申
报。对两组护生的论文成绩、项目申报率及立项率进
行比较。(1)论文成绩由教师根据统一标准对护生的论文从选题、文献检索、科研设计、资料收集、数据处
理、论文撰写等6个模块进行评估,每个模块又分为5
个方面,分别赋值为3分、2分、5分、3分、3分、4分,各
模块总分为15分、10分、25分、15分、15分、20分,论
文满分成绩为100分。(2)项目申报率及立项率是两
组护生积极申报后期的各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报工
作,包括院级、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等的数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z-4-s)表示,采用t检
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率表示,所得资料进行Y2检
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护生论文成绩比较选题、科研设计、资料
收集、资料处理和论文撰写等模块比较,差异有高度
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2两组护生项目申报率及立项率比较 两组护生
申报率及立项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
其中,干预组省级立项数1例、校级4例、院级7例。
见表2。
3讨论
护理研究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传统的教
学方法通常是以教师的理论授课为主,教学效果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主动性,包括备课程度、教学
能力等。授课过程中,护生却没有更多的思考机会和
时间,仅是较为被动地接受知识,限制了护生学习的
主动性和远期教学效果的强化。研究性学习是在教
师的指导下,护生通过科学研究活动,主动地学习和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4],在我国已经成为高校部分课程
教学改革的方向[6]。研究性学习是通过知识与经验
并重的主体性探究活动来实现护生的发展,培养护生
创新精神的生成性课程印],其强调“以学为主”,是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形成知识,架构知
识框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理论
知识的认知水平,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建立导师
型的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可进一步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创新的习惯及能力。本研究结
果显示,研究性学习应用于护理研究课程的教学,可
提高护生的科研能力,包括选题、设计、资料收集与处
理、论文撰写等5个方面的能力(P0.001)。由于整
个学习过程是以护生对自己选题为中心的研究实践,
促使护生对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展示、同学之间的
分析、教师的点拨,使护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断地从感
性认识升华至理性认识。同时,护生的选题具有差异
性,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千差万别,这就决定
其必须独自面对、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积极寻求解决
问题的方法,不断训练其综合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
力。有研究[7]表明,实践教学对护生能力的培养至关
重要。因此,该教学方法的准备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
的重点,也是护生真正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是护生通
过主动探究来获得经验和知识的过程。本研究中,观
察组护生项目申报率和立项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研究性学习可以增强护
理研究课程的远期教学效果,提高护生的科研意识和
科研能力。在课堂实施阶段,要求学生展示“选题”等阶段性成果,为护生提供了表现和检验自己能力的最
佳平台,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生的成就感,强烈
地激发护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强化其参与科研
的终生意识,使其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更
快、更多地将护理研究知识与专业研究课题相结合。
同时,在同学、老师的评估过程中,使护生不断地完善、
提炼科研知识,进一步掌握科研选题、设计等的思路及
形成方法,提高其实践能力,从而使教学过程实现从
“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从“课内教学为主”向“课内
外教学结合”的转变。但研究亦发现,两组护生的文献
检索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可能是
因为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虽然需要通过不断
地文献查询,以启发和充实护生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
法,但对该技能的提高效果并不显著。
综上所述,将研究性学习应用于护理研究课程
中,通过研究的各项步骤与程序逐渐获得、归纳、提
炼、形成科研的基本知识,提高护生的科研能力。在
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由护生构建相关知识,教师只是
护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仅仅是知
识的传递者、灌输者[8],从而激发护生探究兴趣,增进独立思考能力,让护生掌握研究方法,形成创新能力,
锻炼护生的管理能力,提高其合作意识。
上一篇:浅谈科研论文写作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