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 | 论文文献库 | 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设计与优化

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设计与优化

来源:论文查重 时间:2019-11-13 16:17:56

摘 要: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是现阶段我国高校普遍关注的一项国际化人才培养认证工作,文章针对认证过程中毕业要求指标点支 撑设计问题提出指标点分解方法,并对指标点支撑和课程方案进行分析,提出评价原则和优化实施方案,解决指标点课程支撑设计过 程中出现的过支撑、欠支撑、过强化、欠强化问题,该方案能更具体的指导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并促进工程教育认证中毕业生能力达成 度评价顺利进行。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设计;优化
引言
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决 定了教育质量评价的落脚点在于学生学习成果即毕业生 学习能力的提升[1]。工程认证的标准只给出了 12 条指导性 标准,如何对宽泛的能力标准针对专业特点进行细化,以 及在课程中准确、合理支撑相关专业能力,最终实现具体 的评价毕业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培养目标,一直是人才培 养考核的难点,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虽然很多文献 对于工程认证工作进行了解读[3-5],但是少有文献对于工程 认证的前期指标点设计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特别是还没 有相关文献对指标点支撑设计与优化原则进行研究。本文 基于工程认证工作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一级指标点分解方 法、指标点支撑和课程方案分析、支撑方案评估与优化问 题的实施方案,力求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工程认证工作。
一、指标点分解设计
毕业要求达成度定量评价程序
图 1 是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流程图,虚 线框所示是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核心部 分,其中指标点分解环节是后续工作的基础,基于能力培 养的目标,达成二级能力指标点的共识是关键[6]。在指标点 分解过程中首先进行充分的客观调研工作,保证二级指标 点的客观合理性,调研方法如表 1 所示,通过企业调查、往 届毕业生调查和应届毕业生调查来获得企业和毕业生的 真正能力需求,并在能力要求中达成共识,形成针对工程认证指导文件的更加明确的能力需求[7]。
指标点课程支撑
一级指标点强化度分布
二级指标点强化度分布
以某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按照表 1 的指 标点客观分析方法,通过调研企业和毕业生形成指标点规 划,如表 2 所示,同时也形成毕业生具体能力的反馈,调研 结果发现 90%的被调研企业对毕业生基础知识、个人素质 和学习能力表示满意,但是对毕业生的综合问题分析、总 结能力,本领域前沿技术和视野、高水平沟通能力表示期 待。通过对毕业生的求职反馈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反馈,反 映出对综合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专业前沿的了解和高水 平沟通能力是高水平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指标点的支撑问题分析
通过调研做到指标点分解能客观详 实的反映需求特征,就达到了规划指标 点的目的,真正困难和复杂的是在课程 和实践中支撑指标点,即图 1 中“支撑课 程”设置这一环节,真正让能力培养扎 实、均衡的落实在学习过程中是工程教 育认证的最终目的。
支撑指标点的课程主要包括:通识 课程、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综 合实践课程,教师主要根据课程的教学 内容、实践内容、教学大纲进行指标点支 撑规划,如表 2 所示,每个“√”表示该课 程在对应的二级指标点上有一次强化, 但是工程认证的指导文件中没有对课程 和指标点支撑关系有相关的规范,同时 由于每个教师、每个课程组对课程的认 识存在差异,教学方法、教学文件也有不 同,所以在课程的支撑点分布上存在一 定主观性。以某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 化专业为例,将 12 项一级指标点通过前 期详细调研分解为 48 项二级指标点,教 师填写课程与相关二级指标点支撑关 系,所有指标点总强化次数 n=601,其计 算方法如公式(1)所示,二级指标点近似 平均强化次 r=13 次,其计算方法如公式 (2)所示。
对表 2 指标点课程支撑表进行统计, 发现一级指标点的强化次数分布不均如 图 2 所示,大学四年的学习中,一级指标 点最多被强化 68 次,最少被强化 26 次, 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客观的反应了能力培 养的不均衡。进一步对二级指标点的强化次数进行统计, 如图 3 所示。
从统计结果可以明显看出,有 6 个指标点强化次数小 于 7 次,包括:3.2、4.4、5.4、6.3、10.3、11.2,其强化度小于等 于二级指标点近似平均强化次数 r 的 50%,属于明显欠强 化指标点,有 3 个指标点强化次数超过 20 次,包括:1.1、 2.1、12.1,强化度为二级指标点近似平均强化次数 r 的 150%,属于过强化指标点。
其中欠强化二级指标点的能力内容如表 3 所示。 过强化二级指标点内容如表 4 所示。
支撑度分析
课程对指标点的支撑度分析
课程资源分析表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欠强化二级指标点对应的能 力与前期调研中企业和学生提出期望提高的能力相一致, 从而证明主要根据课程的教学习惯、教学内容、实践内容、 教学大纲进行指标点支撑规划会存在强化指标分布不均, 特别是欠强化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影响学生实质能力的培 养。
三、支撑课程的方案分析
以某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 例,依据表 2 对大学四年课程包括通识、 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综合实 践等 61 门主要课程进行指标点的支撑 度统计,获得如图 4 所示课程对指标点 的支撑度分析表,平均每门课程支撑 10 个指标点,但是实际的统计图中显示某 些课程仅支撑 2 个指标点,而某些课程 支撑点达到 33 个,如图 4 所示,该现象 说明仅通过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和教学文 件规划课程支撑点可能存在认识偏差, 没有总的指导原则规范规划过程,会出 现欠支撑和过支撑的情况,从而导致课 程资源利用率不足或课程资源过于分 散,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制定 课程支撑点的指导原则,对课程资源进 行合理分配是十分重要的。
在指标点的支撑问题分析中,同时 也存在指标点被强化少,产生欠强化问 题,但是简单的增加支撑点,又容易引起 支撑点泛滥,教学资源的浪费。过强化指 标点对应的能力虽然得到企业的一定认 可,但是支撑课程的平均贡献度过低,效 率低下,教学资源浪费。为了合理分配教 学资源,同时有效、均衡提高学生能力, 要从对课程对指标点支撑进行规范和指 导。要根据课程性质,实验次数,考核方 法,学生反馈来实现支撑点的退出和准 入机制,以更合理分配和调整教学资源 和提升学生能力。
四、支撑方案评估与优化
课程与指标点支撑问题是个复杂问 题,如图 5 所示,不是单纯删减或增加, 关键是找到调整的依据,制定调整原则。 本文提出采用课程资源加权方法,其计 算公式如式(3)所示:
其中 x(i i=1,2,3,4,5)中的实验方式主要包括:独立仿 真,独立实操,小组协同,讨论环节,校外实践。讲解方式主 要包括:学生讨论,课堂讲解,专题研讨,社会调研,专家讲 座。考核方式主要包括:课堂测验、课后作业、口头报告,书 面报告,试卷。
指标点支撑度系数 k 充分体现课程教学资源利用情况,如式(4)所示:
通过引入课程资源加权 z 和指标点支撑度系数 k 反 映出课程占用资源与学生的能力培养的关系,对于支撑点 的强化度和课程的支撑度进行分析,如表 5 所示。 参考表 2 通过统计得到课程平均支撑 10 项二级指标 点,平均指标点支撑度系数 k=12,选取三门课程进行案例 分析,如表 5 所示,选择课程 1 做为参考,课程 2 有 2 个二 级指标点撑项,指标点支撑度系数 k=32,偏离平均指标点 支撑度系数 200%,显然存在资料利用率不足现象;课程 3 的二级指标点支撑项为 30,指标点支撑度系数 k=7,低于 平均指标点支撑度系数 50%,其教学资源过于分散。在分 析过程中,发现课程与其支撑能力的数量不匹配,资源分 配不合理的现象,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依据指标 点支撑度系数 k,通过教学大纲进行持续改进,重新设计表 5“支撑项”中支撑二级指标点的个数或教学方式 x5 的值, 实现教学资源的更合理分配,达到工程认证对毕业生能力 的要求。
五、结束语
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是现阶段我国高校普遍关注的一 项国际化人才培养认证工作,本文对认证过程中指标点分 解、指标点支撑、课程方案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指标点支撑方案评估与改进,首次提出了指标点课程支撑设计 过程中出现的过支撑、欠支撑、过强化、欠强化问题,并提 出改进方案,本文提出的分析方法和改进方案能更具体的 指导工程教育认证前期准备,并促进工程教育认证中毕业 生能力达成度评价顺利进行。

上一篇:本研协同视角下的枢纽型毕业设计模式及成效评估
下一篇: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职业院校影视动画毕业设计选题引导


相关推荐:

  • 2019-11-11 推进协同育人新路径构建转型发展新格局——艺术学院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成果展示
  • 2019-11-11 IEET工程认证背景下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2019-11-11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对学生实践能力影响研究
  • 2019-11-11 基于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 2019-11-11 基于指导教师相关的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