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 | 论文文献库 | 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的分析与思考

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的分析与思考

来源:论文查重 时间:2019-10-08 15:57:51

摘 要:通过对六届全国教育硕士优秀论文所在院校、学科领域、指导教师、研究方法、研究选题等方面的内 容分析,发现全国教育硕士优秀论文评选标准日益严格,入选学科数量存在较大差异:院校分化明显且与硕士点 批次相关:优秀指导教师涌现:实证研究为主要研究取向:研究选题以教学为主,中学学段研究较多。 建议教育 硕士培养注重各院校、领域的整体发展,发挥高水平院校和导师的引领作用;加强教育硕士科研训练,以研究方 法精细化带动实践创新;注重教育硕士实践性特征,紧密结合实践选题研究。
关键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查重;内容分析
自 1996 年正式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来,我国教育硕士规模不断扩大,培养模式日趋完善。 到目 前为止,已形成了教育管理、学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科学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 育、特殊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9 个专业,20 个领域的教育硕士培养体系。 为了规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撰写,不断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全国教育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自 2006 年至今已经评选六届全国教育 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 422 篇。 根据官方网站公布信息可得知每篇论文题目、作者、指导教师及院校,再 基于以上线索进行论文查找,共搜集到 340 篇论文全文(其中,第一届 1 篇、第二届 5 篇、第四届 21 篇和第 六届全部论文检索不到),通过内容分析法逐篇对优秀论文的所在学校、学科领域、指导教师、研究方法、 研究选题进行了分析。 希望通过系统化、结构化和量化的分析,反映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及 其指导整体状况,为全面提高教育硕士论文质量提出建议。
一、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整体状况分析
(一)标准逐渐提高、评选日益严格
从表 1 可以看出,全国教育硕士优秀论文评选周期并不稳定,有的相隔 3 年,有的相隔 1 年,每次能参 与评选的毕业生人数差异较大,入选比例也不相同。 另外,根据评选文件可知,第六届论文评选推荐范围 已经由前几届各院校授予专业学位学生数量的 3% 下调至 1% 。 以上这些波动表明,全国教育硕士优秀论 文评选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已经表现出标准逐渐提高、评选日益严格的趋势。
(二)领域(方向)获奖数量差异明显
在 422 篇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中,获奖最多的前 4 个领域(方向) 分别是学科教学(语 文)、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英语)。 以上 4 个领域(方向)获奖论文占全部获奖论文的一 半以上。 学科教学语文、数学和英语方向优秀论文数量多和这三个方向招生人数较多、开设时间较早有 关,也反映了这三门主学科在各高校中师资力量相对较强、培养模式较为成熟的现状。 而教育管理是我 国最先设置的教育硕士领域,招生规模较大,培养经验丰富,而且大多数学校招收在职有经验教师,因此 其优秀论文数量也较多。
入选论文数量排名后几位的专业分别为学科教学(美术)、学前教育、学科教学(音乐)、学科教学(体 育)、特殊教育以及科学与技术教育。 首先,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应与这些领域(方向)设置时间较 晚、招生人数较少有关。 如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两个专业于 2010 年增设,仅参与了第四、第五届全国教育 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的评选。 其次,也反映出这些领域(方向)培养力量相对薄弱,人才培养质量亟待 加强。 如 2007 年,我国已设置了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但前几届并无获奖优秀论文,仅在第五届有 2 篇学 位论文参选,1 篇论文入选。
(三)院校入选情况分化严重
从优秀论文入选学校情况分析发现,由于社会需求激增,我国教育硕士授权高校数量增加迅猛,先后 扩容十一次,从 1996 年的 16 所试点学校已经发展到 2018 年的 157 所(参与前六届论文评选的 142 所)。[1]但是,招生院校的增长对于优秀论文的评选数量影响较小,而且,入选院校比例也在逐年降低(图 1),这说明我国教育硕士在扩大开设院校的同时,也对各大院校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各院校入选优秀论文的数量进一步统计发现(表 3),六届评选中只有 55 所院校榜上有名,占有参 评资格院校总数的 38. 7% ,而且获奖院校间情况也不平衡、差异较大。
首先,六所部属院校具有明显优势。 其中,北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陕西师大、东北师大都位列 获奖学校的前 10 名。 其次,第一、二批次培养授权单位具有明显优势。 在获优秀论文 10 篇及以上的 17 所院校中,属于第 1 批次的有 11 所。 统计发现,第 1、第 2 批次的所有院校均有入选的优秀论文,而从第 3 批开始,入选院校比例逐渐减少,第 8、第 9 批次分别只有 2 篇和 1 篇优秀论文,而第 7 批次院校竟没有 1 篇优秀论文入选。 可见,院校设立批次与院校培养质量有密切关系。 再次,师范院校仍然是获奖主流,综 合院校后劲较大。 入选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的院校主要以师范院校为主,非师范院校获奖总 数不超过 10% 。 排在综合院校首位的苏州大学获奖 7 次,位列所有院校的第 22 位,也仅有 4 个专业入选,与传统高水平师范院校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但数据也显示,综合院校的入选数量呈逐步增加态 势,在六届以来获奖的 55 所院校中,已有 15 所非师范性院校入选,占全部院校的 27. 27% 。 特别在第四 届优秀论文评选中有 9 所院校入选,占入选院校的 30% 。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师范院校在教育硕士培养 方面具有专业优势,但一些综合性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已获得较快发展,相信随着这些综合性大学教育 硕士培养经验的积累、人才引进和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其综合性大学优势将日益凸显。
(四)各高校领域(方向)各有优势
由表 4 可知,学校获奖论文总数量与各领域(方向)的全面表现有很大关系,排名前 6 位的高校获奖 领域(方向)都达到十个以上。 另外,排名靠前院校的强势专业大多集中于教育管理和学科教学领域的语 文、数学、英语、化学方向,与总体获奖专业分布情况吻合。 特别指出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 方向连续 6 届、山东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化学)方向 5 次入选优秀论文,说明高校获奖多 既与整体水平高有关也与强势学科有关。
(五)涌现一批高水平导师
论文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还对该校的专业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对 422 篇优秀论文分析,两次入选优秀论文的指导教师共有 46 人,占获奖论文导师总人数的 13% ; 其中三次以上入选优秀论文的指导教师共有 11 人(表 5),占到获奖指导教师总数的 3% 。 有理由判断这 些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平和教育硕士培养经验,因此在学生论文指导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
从专业上看,高水平导师数量排名前三位的专业有教育管理(9 位)、学科教学(数学)(8 位)、学科教 学(化学)(6 位)以及学科教学(物理)(6 位)。 其中,教育管理专业有 4 位教师、学科教学(化学)方向有 3 位教师指导优秀论文在 4 篇以上。 有 6 个专业未出现指导 2 篇以上的教师,也从侧面反映了全国教育 硕士专业学位各专业建设发展的不均衡。
二、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研究方法分析
对 340 篇优秀论文全文进行研究方法统计,发现共出现了 39 种研究方法,其中使用总频次超过 20 次 的研究方法如表 6 所示。 全国教育硕士优秀论文在研究方法上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实证倾向的混合研究占优势
从优秀论文研究方法排序可以看出,问卷调查法应用最多,其次是访谈和个案研究,排在前几位的都 体现出实证的研究取向。 根据具体研究方法笔者进一步统计了量化研究为主(问卷调查、实验、测量、内 容分析等)、质性研究为主(访谈、个案、田野研究、叙事研究等)、思辨研究为主(思辨、经验总结、理论分析 等)和行动研究为主(行动研究法)的研究范式分布,发现论文中表现为这四种研究范式所占比例分别为: 35% 、33% 、24% 和 8% 。 而且,优秀论文大都注重多种研究方法的运用,篇均研究方法数量接近 3 种(表 7),量化和质性研究方法在同一研究中的混合研究范式在教育硕士优秀论文中体现较为明显。 这与教育 硕士培养特别强调实证研究的要求是完全相符的。 但稍显不足的是,更能体现实践性的行动研究范式比 例仍然较低。
(二)不同领域(方向)研究方法差异显著
进一步地研究发现,学科教学领域各方向总体来说采用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的比例较高,往往在教 学实践中采取一定的行动然后通过学生成绩进行比较,或用一定方式检测教学模式或教学策略的有效 性;但学科教学领域文理科方向方法运用却各有特点。 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历史)等文科方向更 倾向于运用思辨法、理论分析法,即使实证研究也是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较多;而理科教学方向则恰好相 反,能表现出典型的学科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运用测量法较多,体现了心理学对于客观量化的追求。 教育管理领域的个案研究则相对较多。
(三)跨学科研究方法交叉融合
由于教育硕士各领域(方向)体现了一定的学科交叉,学生专业来源也相对较广,因此,有一部分论文 选择了一些非典型的教育研究方法,例如迭代演化法、软件程序的快速原型开发法、语料库语言学方法等 等,研究方法的创新和融合也为教育研究拓宽了思路。
(四)个别优秀论文在研究方法设计与表述方面仍有不足
研究中也发现,个别优秀论文在研究方法表述上仍不规范,例如采用网上资料检索、实地观察、师生 交流法等研究方法;有的只是简单陈述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却没有具体方法的说明;甚至在极个别 论文中没有专门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说明。
三、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研究选题分析
依据对优秀论文的关键词出现频率,对 340 篇优秀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学段以及研究对象进行了 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一)研究选题以“教”居多,涉及内容丰富,但对“学”的研究相对薄弱
首先,对全部优秀论文中出现 5 次以上的关键词进行了统计(图 2),然后对包含“教学”的出现 3 次 以上的关键词再次统计(图 3)。 数据显示,教育硕士优秀论文主要以“教学”“教育”为研究内容,课标、教 材、策略、改革等是教育硕士最关注的的几个方面,在教学研究方面又以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模 式居多,其他在教学反思、教学难点等有所涉及。 这体现了教育硕士以教育教学为关注点和实践性的研 究特点。 但相对来说,对学生学习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
(二)研究对象以教师为主
通过对研究对象方面关键词分析发现,教育硕士优秀论文以教师为研究对象的占到一半,涉及教师 专业发展、教师教学活动、教师素质、教师职业倦怠、名师培养等内容。 其次是学生和学校,对家长和校长 的研究较少。 对于学生研究主要以学生学习效果、能力培养为主。 “教师”作为关键词高频出现一方面反 映了对教师有较高的关注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关注“教”重于“学”的研究倾向。
(三)以中学为主要研究学段
在研究学段上,由于受学科专业划分的限制,优秀论文在中学阶段研究较多,特别是高中阶段,对于 幼儿园所代表的学前阶段以及小学阶段涉及较少,且研究专业以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为主,学科教 学的相关专业对于低学段学科研究稍显不足。
四、对提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的思考
(一)注重各院校、领域的整体发展,发挥高水平院校和导师的引领作用
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在教育硕士培养上进行了大量 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同时,作为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的评选的主办方,论文入选的标准不仅 反映了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水平,也为其他院校起到了示范作用。 所以,在优秀论文的质量要 求上,教指委应当通过严格审核来保证论文质量,不可降低对论文质量的要求。 在评选范围上,教指委应 当在保证优秀论文学术性和高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对薄弱院校的支持和倾斜,将评选的公平性与入 选院校的均衡性结合起来,发挥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激励机制。 在优秀论文评选和表彰工作方面,教指 委可以组织相关座谈会,邀请多次入选优秀论文的院校以及指导教师进行经验分享,发挥高水平导师引领作用。 通过加强不同院校、不同领域间的交流和培训,共同提升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水平。
(二)加强教育硕士科研训练,以研究方法精细化带动实践创新
首先,在教育硕士培养的日常教学中加强教育科研方法的训练,重视研究方法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应 用,培养规范研究的意识,通过研究方法正确选择和规范使用来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避免思 辨所带来的过度主观臆测。 其次,研究方法选择单一的现象正得到改善,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已经 成为学位论文的一种趋势,混合研究范式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研究领域。 所以,要尽可能让研究 生多掌握一些研究方法,而且,在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都需要进一步精细化, 特别是通过在质性研究中置入量化研究的某些因素来实现“质性研究的精细化”,[2]保证教育研究的全面 性和学术性。 再次,研究方法的选择上要考虑教育硕士实践性的特点,促进行动研究范式在研究中的规 范使用,增强学位论文对教学实践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另外,鼓励基于各学科特点,不仅可以依托其他学 科的相关理论作为研究基础,还可以考虑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相结合,灵活综合的运用各种研究方法, 实现“1 + 1 >2”的效果。 最后,论文中研究过程设计和语言的精细化也应当引起指导教师的关注。
(三)注重教育硕士实践性特征,紧密结合实践选题研究
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3] 因此,在研究方向上,指 导教师和学生均应当要明确教育硕士实践性的培养特点,切实以解决日常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选题的出 发点,论文选题应当来源于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突出案例研究和实践研 究;[4]在研究内容上,注重教育研究实践性与学术性的结合。 将实际问题转变为研究对象,挖掘选题的理 论深度,归纳和整理解决办法。 做到“来源于教学,又高于教学”的效果。 在研究学段上各阶段教育研究 的均衡性,增加对学前和义务教育的关注。 在研究对象方面不仅应当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还应当 注重学生学习的特点,适当关注家庭教育发挥的作用。 当然,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国家教育 政策和国际教育改革热点,选题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并且把教育理论本土化作为永远的追求,使得 教育科研真正起到服务、研究和引领基础教育的作用。

相关文章: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下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提升研究——基于湖南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