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策略
来源:论文查重 时间:2019-09-23 16:05:51
摘 要: 毕业论文是大四本科学生需要在学业完成前提交的关于本专业的研究成果,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可以提高学生 专业素养,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在调研中发现,教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学生动机不强、创 新不足、指导缺乏、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端正态度、培养创新思维、建立沟通、加强培训等能有效提高教育学专业本科 论文质量。 关键词: 教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查重;质量提升 毕业论文是需要在学业完成前提交的论文,是教学科 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来看,很多学生在如何写论 文方面感到迷茫,抄袭现象严重,缺乏创新。随着社会对 大学培养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 质量迫在眉睫,我们需要对如何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 进行思考。 1 教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 对教育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进行了相应调查,共发放 173份调查问卷,其问题围绕学生撰写论文的动机和态度, 论文的内容,导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态度这3个维度进行 设置,并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析出以下问 题。 一是学生的态度和动机方面。学生认识出现了一些偏 差,认为撰写毕业论文主要就是取得学分获得毕业证,不 是出于对学术的兴趣以及对4年学习的专业检验,大部分 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缺乏深入的理论思考。 二是论文内容方面。多数学生在论文选题时寻找身边 的问题或盲目寻找近期热点话题,这些问题虽容易写,但往 往缺乏学理性。此外题目过大也使学生不能在有限的篇幅 内研究透彻,题目虽然覆盖面广但却不够细致准确。 三是教师指导方面。由于学生人数多,指导教师资源 相对紧缺,导师不仅要完成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还需要 同时指导八九位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极大地分散了指导教 师的时间和精力,不能及时传达要求及指导意见。 2 教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学生主动性缺乏 学术论文最主要的属性就是学术性与创造性,这必然 需要学生耗费大量时间进行搜集整理,了解国内外最新的 理论成果,进而思考如何进行创新。而大多数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忙着找工作、实习、考研,且很多学生认为理论课 程枯燥乏味,只求及格,不积极主动地积累扩充自己的知 识储备,导致自身专业知识积累不多,专业素养不高,实践 能力低,在撰写毕业论文时便无从下手,困难重重。 2.2 论文创新性不足 学生选题经常过于随意,很少考虑自己所选的研究方 向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也不能有效地将自己的研究兴 趣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导致所选题目缺乏创新性。学生平 时专业知识积累不足,又对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不了 解,不知该如何将自己的专业素养融合到自己的毕业论文 中,也不能从已有的文献资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内容。平 时的作业也多是上网随便找一篇相关文章应付一下,长时 间缺乏对问题的思考,使他们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产生习 惯性。又由于中国目前的教育模式,学生的思想从小便被 老师、家长所束缚,在大学的课堂中教师只能在有限的时 间内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所以很少有学生能打破传统 的思想,采取新的思考方式看待问题。 2.3 高水平指导教师缺乏 毕业论文对指导教师自身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 要求指导教师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也要求指导教师具有 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而在我们的高校中由于指导教师 资源紧缺所以部分青年教师也承担了学生毕业论文的指 导工作。青年教师缺乏相应的指导经验,甚至自身的科研 能力就不强,在指导过程中就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 性,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2.4 评价主体单一化 现行的毕业论文评价机制评价主体类型单一,虽然评 价主体多样,但评价的主体多为教学者主要包括教学管理 者和毕业论文教学的实施者两个方面,在评价时评价主体 更多的是从毕业论文的学术性出发,看其是否符合本科教学培养目标及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而忽略了社会各 层面在论文中所提出策略的可行性和学生自身在撰写论 文过程中的认真程度,所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实用性。 另外,各学校都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评价指标,对于各指 标标准的确定也带有极大的主观性。 3 大学生毕业论文提升策略 3.1 学生改变学习状态 大学生必须改变自身被动学习的状态,平时做好专业 学习和积累,积极了解国内外的最新理论的研究成果,扩 大自己的眼界和知识层面。应明确知晓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及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意义。并在日常的课程中严格遵循 论文的撰写要求,包括选题等论文内容,不可草草了事。 可以将论文的一些必经步骤,如选题、撰写开题报告、搜 集资料等提前进行,与升学、就业交错安排,给学生充分 的思考时间。 3.2 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要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培养 学生的研究兴趣。教师可在课堂上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 进行讨论,加强学科知识的趣味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 对理论有更充分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 基础上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能力,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形 成做好准备。 3.3 师生间勤沟通 指导教师可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近期的思想。学生 也可就近期所阅读的书目进行探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 离。会后可布置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将自己 的学术研究经验、成果分享给学生,使他们懂得论文写作 的意义和价值。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亲自或指派 负责人应在每个时间点检查学生论文完成情况,做到每一步都有人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4 扩大师资队伍加强培训 目前来看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相差较大,且 师资紧缺,因此建立指导教师遴选和校内外指导教师合 作机制尤为迫切。学校应加强指导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指导教师进行遴选,选择专业水平更高的教师对论文 进行指导。还可以采取校外导师负责制,侧重于帮助学生 进行实践情景的观察、教育现象的描述、具体信息的收集 整理等方面指导,可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配合校内老师的理论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具体分析。 3.5 评价机制不断完善 大学生毕业论文评价机制更加健全,为毕业论文评价 提供一套可行标准。评价主体应更加多样,应包括论文指 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答辩小组、社会专业人员及学生 本身,每一部分各占一定百分比。保证学生在论文写作过 程中每一部分都有相应的成绩,包括选题、开题报告、写 作进度是否按时完成等。各评价主体对毕业论文的完成情 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给出一个合理、客观的分数和 评语。多重方面的评价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现行的评 价制度主体的主观性,更可以确保学生在每个过程中认真 对待,有效地改善传统的评价模式只重视结果而忽略过 程的现象。 相关文章:关于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 ——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