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 | 论文文献库 | 媒介转型时代的学术期刊

媒介转型时代的学术期刊

来源:论文查重 时间:2019-09-07 10:45:09

学术期刊论文查重是学术同仁展示成果、彼此交流评价的载体,它从来都是精英的,不可能 像某些大众读物一样“洛阳纸贵”。如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纸质媒体总体上大势已 去,这不仅对一般的大众读物产生致命的影响,也让学术期刊日趋尴尬。自媒体、自出 版、云出版方兴未艾,特别是微信群、公众号、朋友圈如火如荼,改变的不仅仅是交流的 载体,而且改变了人们表达思想的方式。即时的交往,超越了“文胜于质”的繁文缛节,省 去诸多考证、注释的直接碰撞,这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思想表达方式最重要的变革。以 传统方式运作的学术期刊,在这个多元话语鹊起、思想短兵相接的众声喧哗的时代,大 多显得有些木讷和落寞,发行量日少,阅者寥寥,甚至乏人间津。
在此背景下,学术期刊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学术期刊如何是好?
首先要确认的是,一批优秀的学术期刊在今天中国的存在依然是极其重要的。作为 平台,学术期刊凝聚中国学者,展现学术成果,代表着这个民族、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积累 发展的程度,它自身的历史成为这个民族、国家发展的副本——精神史的缩影。对于思 想的表达,有看法、想法、说法、写法之分。看法如今已经涵盖想法、说法、写法,但严格 或狭义上的看法就是一种直观的、凭感觉的意见;想法则经由思考,但它“独与天地精神 往来”,总是面对事物本身的思考,并不必需他者的角度,可以说是思想最自由的形式; 说法则不仅有其言语的逻辑,而且面对他者要考虑说的情境、他者的接受等等;至于写 法,相对于想法来说,是一种精致和升华,语言自身逻辑对思想的规范、他者和社会环境 的制约都会被内化为一种自我监控与审查。相对于说法而言,写法白纸黑字,往往超越 特殊主义的情境而具有普遍交往的意义,内蕴着一种庄重的仪式、不朽的追求,故人们 常说“文章千古事”,始终对写作有一种敬畏和神圣感。在今天以微信为代表的网络平台 上,有人用语音,有人用视频,但大多人还是用文字,似乎涵盖了说法与写法,但相对于 真正的写作来说,这本质上还是一种说法,因为其具有特定的对话情境。因此,即使在自 媒体学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承载学者“写法”的学术期刊依然不可替代甚至更为重 要——如果它足够优秀的话。学术期刊有组织的程度,深思熟虑的程度,可堪比较、成为 经典的程度,都是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人们在网络讨论中不时引用学术期刊文章就是 明证。
其次,思想原创性是当今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稀缺品质。形势的倒逼必然会使 学术期刊两极分化,少数期刊越办越好,多数被边缘化、泡沫化。所谓好,标准很多,最重要的无外乎学术与思想的丰度,两者无疑都很重要,但目前来看,思想原创因为稀缺而 更为重要。在知识、信息越来越不是问题甚至成为负担的时代,思想越来越重要;在追求 有学术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学术中,日益突出思想的终极价值;在思想解放甚至话语泛 滥、表演性文本横行的时代,真正的原创思想越显珍贵。上世纪李泽厚先生有思想家淡 出、学术家凸显的说法,今天则应该迎来一个更加注重思想的时代。实事求是地说,当下 中国学者的思想创见并不缺乏,只是往往未能被重要学术刊物呈现出来,这不仅因为其 不太规范而被学术期刊拒之门外,而且因为不少思想创见者不再奢望甚至自认为不必 挤进学术期刊。在时代的岔路口上,学术期刊面临抉择:与时代脉搏共振,反映时代的思 想创见,进而引领时代的思想创新,才能成为真正优秀的期刊。
再次,要注重年轻学者的培养。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积淀、思想创见一般来说 需要岁月的历练,学者也往往是“越老越吃香”。不过,一方面,年轻学者有朝气、锐气,敢 于怀疑、批判,在思想创新上较少有包袱;另一方面,在一个并喻、后喻的时代,年轻一代 天然贴近最新技术、最新生活方式,能掌握最新、最国际化的资料信息,敏感地把握时代 的真问题。在一个多少讲究资历的国度,年轻人正是需要鼓励、提携的阶段,而有学识、 见识、胆识的年轻学者正是思想原创的主体。因此,真正优秀的期刊一定要有战略眼光, 预见到未来的思想大家、老而弥香的学术名家正是今日略显青涩的年轻学人,谁赢得了 年轻学者,就赢得了中国思想学术的未来。
复次,新媒体运用也十分重要。学术期刊一定要有自己的品位,决不能媚俗,但也要 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在信息网络特别是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学术期刊对自身的理 解也不能再局限于纸质期刊本身,而是以纸质期刊为纽带的立体、综合平台,应该有比 较高端、稳定的虚拟平台,比如学术公众号、微信群,凝聚一批活跃的学者围绕相关问题 进行比较深入的辩驳。这样,既可以从中精准提炼选题、找到作者,也可延伸对已刊文章 的讨论,形成更为深入的社会反响,避免目前大多数期刊文章一发了事的状况。
最后,优秀期刊的关键在于优秀的办刊团队。综观中国当前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除极少数国家顶尖刊物外,大多数的期刊都比较人格化,一份好的学术期刊或一份学术 期刊的黄金阶段往往与其一位或几位卓越的办刊者休戚相关。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 说,刊物就是办刊者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有优秀的办刊者才有优秀的期刊。在当前历史 条件下,优秀的办刊者既要是优秀的学者,又要是政治家、思想家。个人私见,思想家这 一点尤其重要,思想家办刊是一个期刊品质保障的关键之关键。
以这样的理解来看,《江海学刊》无疑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顶级优秀期刊之一。
创刊六十年来,《江海学刊》始终坚持“办传世名刊、载精品力作”的高远追求,形成 “新颖、深邃、凝重、厚实”的品牌风格,成为众多学人必看的少数国内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之一。《江海学刊》在关注社会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突出思想性、学术性的同时,开辟 “原创学术空间”,刊载了一批极有思想见地的原创性文章,独树一帜,在学界产生了广 泛影响。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江海学刊》从来不带成见,而以能力为本,不遗余力地提携 学界新人。当然,《江海学刊》能够成就斐然的关键正是有一支顶尖优秀的办刊团队。以 我熟悉的哲学为例,总编韩璞庚先生视野开阔、眼光独到、思想深邃,而且诗词歌赋、琴 棋书画十分了得,才华横溢又激情慷慨,名士风度蜚声士林,可谓期刊界乃至中国学界的标志性人物。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江海学刊》六秩华诞之际,作为忠实的老读者和承蒙 栽培的老作者,愿学刊江河行地、海纳百川,继续做思想学术原创的先锋,提携和培养 一代代的青年学人,更能在媒介转型时代开疆拓土,在延续优秀的基础上日趋极致,为 中国思想与学术的繁荣做出更为卓越的贡献。

相关文章:反腐视域下研究生学术不端现状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