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中的危机与突破
来源:论文查重 时间:2019-09-07 10:27:29
!仁二年来,传统学术期刊在互联网的严重冲击下,开始摸索 火!,自身数字化发展之路。但同时,随着知网、万方、维普 等大型论文查重论文数据库的兴起,原本完整出版的学术期刊被分割成 独立的论文,如果此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学术期刊所失去的 不仅是“学术”的名号,而是整个数字出版行业的主动权。所 以,学术期刊应当顺势而动,以主动乐观的姿态去迎接挑战。 数字化时代学术期刊的身份迷失危机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掀起了一股数字化浪潮, 报纸、期刊、书籍纷纷将纸质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与此同时, 知网、维普、万方等学术论文资源数据库也开始创建。这些学 术资源库从创办伊始就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广大受众对其更 是倍加推崇,而学术期刊无论是在内容储备或是吸引读者方面 与其相比可谓“云泥之别”,毋庸讳言,传统的学术期刊已被 淹没在数字化的浪潮中。 1.学术期刊已经变为论文数据库的“打工者”。我国许多 学术期刊都以创建网站的方式将纸质论文转变为电子版供受众 检索,但与存有海量论文资源的数据库相比,显得“不堪一击”。所以,许多学术期刊以签订合同的方式与论文数据库进行合作, 将内容进行售卖。而论文数据库在获得这些资源后,在对受众 服务方面产生了质的变化,从以前单纯的论文检索、下载转变 为提供个刊分析、图书评价、论文评价等服务,而这些服务都 是个刊难以企及的。 在学术期刊与论文数据库的合作中,双方各得到了什么 呢?以知网为例:据供职于陕西一家社科类学术期刊的工作 人员透露,知网每年向其杂志社支付的版税仅为3000元左右, 这根本无法保障杂志社向单篇论文的原作者支付版税。虽然知 网会因期刊性质的不同所支付的版税有高低之分,但是跟其所 获得的利益相比只是“九牛一毛”。而且自2014年知网转为法 人独资企业以来,“涨价”已成为“固定操作”。这从山东、湖 南、云南等地高校曾停用知网的现象可见一斑。 2.学术期刊的身份定位迷失于海量数据之中。我国学术 期刊一直以来都贯彻着“内容为王”的思想,但在互联网时代“平 台为王”理念的冲击下,显得有些难以为继。这是由于一些大 型的数据资源库可以完美满足受众对信息检索的需求,受众只 需输入关键词,巨量的数据便会瞬间呈现,这也导致受众不必再去购买各式各样的纸质书籍,只需阅读电子版即可,这对传 统学术期刊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同时,如果某个学术期刊未能被大型数据库所检索到,受 众便会对此期刊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产生疑问,这也是学术期刊 不得不依附论文数据库的原因所在。在论文数据库的冲击下, 大多数的学术期刊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身份迷失危机,对于受众 来说,只需要看到结果本身,而出自哪里并不重要。 学术期刊在数字化时代的“思维转型” 学术期刊要突破“打工者”的身份,首先就要转变自身思 维方式:第一,从传统的单一重视内容转变为内容与平台齐头 并进;第二,重塑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只有解决好这两个问 题,才有助于学术期刊在数字化时代重新构建身份。 1.内容转型:内容与平台齐头并进。传统学术期刊由于 长期受到政府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发行运营对其并没有那么重 要,特别是在期刊纷纷停刊的今天,学术期刊依旧没有受到过 大影响。但随着论文数据库的快速发展,巨大的下载量,被引 用的次数,无不时刻提醒着学术期刊应当进行转变。论文数据 库的快速发展告诉我们,优质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好的 传播渠道一切将成为空谈。所以,传统学术期刊应当将内容与 平台并重,不仅要做学术的引领者,更要做学术的传播者。 2.形象转型:重塑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受论文数据库 影响,学术期刊在互联网时代受众心目中已经失去了往日形象。 因此,只有重新构建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才能更好地实现长 远发展。无论是在内容打造还是在平台构建层面,都要以“重 塑形象”为基准。学术期刊从业者们应当考虑的是:什么样的 内容能使受众与刊物之间建立起稳定的联系;面对论文数据库 的冲击,学术期刊应当如何走数字化道路,建立起何种平台才 能搭建起一座受众与刊物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 学术期刊在数字化时代的突破路径 在数字化时代,学术期刊如何在保证优质内容供应的同时 又能从幕后走向台前,已经是所有学术期刊工作者们所要面对 的重大议题。学术期刊除了要转变思维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 付诸实践,实现真正的突破。 1.以特色立刊:打遣特色化期刊,提升品牌知名度。在 学术期刊重构身份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内容质量之外,还应注 重打造具有独特性的刊物。这是因为论文数据库目前的检索方 式已由期刊为主转变为论文为主,期刊作为一种甄选机制其作 用在不断地被弱化。所以,打造具有独特性的期刊对其在数字 化时代的身份重构是十分必要的。 学术期刊要重构身份,除了要打造优质内容之外,仍需在 独特性上深耕细作,构建独特的品牌效应,依靠品牌的影响力 将优质的稿件聚合起来,以对冲论文数据库的冲击。如果学术期刊只靠单篇论文毫无目的地单打独斗,终究会被淹没在论文 数据库的洪流之中。“独特性”可以看作学术期刊的“身份证”, 同时也是其在数字化时代重构身份的重要渠道。正如提到北京 民俗研究就会联想到《北京民俗论丛》;提到博物馆研究就会 联想到Ⅸ中国博物馆》,正是这种独特性建立起了受众与学术期 刊之间稳定的联系。这种联系一旦形成,就会吸引更多的优质 稿件,进一步提升学术期刊的知名度,从而形成独有的品牌形象。 2.开传播新路:构建传播平台,形成高效的传播力。评 价一个平台的优劣,主要看其传播效率的高低,如果未能形成 有效的传播,那么平台只不过是个花瓶而已。在数字化时代, 学术期刊应当建立何种平台才能冲破论文数据库的层层围困, 既能在受众心中建立起独特的形象又能形成高效的传播呢? 首先,学术期刊将纸质内容上传至自有网站或公众号是非 常必要的,这也是学术期刊在互联网时代构建传播力的第一步。 其次,在受众心目中建立起显著形象的关键在于学术期刊网络 运营者是否真正了解互联网传播的内涵。我国许多学术期刊都 有自建网站,但大多都疏于管理,甚至有些已经废弃,而学术 期刊公众号的运营更是冷清,推送频率极低,甚至还有很多“僵 尸号”存在。而且,学术期刊公众号还普遍存在沟通不畅、内 容单一、特色缺失等问题。 学术期刊的数字化传播,如果只是将纸质内容简单地迁移 至互联网平台,而未能与受众形成有效的沟通,那么这样的平 台只能被看作纸质刊物的“附庸”,不利于学术期刊的形象构建。 但也有学术期刊已经实现了完美转型,以《中国中药》杂志为 例,其公众号自2014年上线运营以来,特地成立了新媒体部门, 以中医药知识科普、养生知识文化传播为基点,结合刊物所发 表的最新科技研究成果,契合当前中医药热点问题向受众进行 持续有效的传播。而且,杂志还以开设微店、发布广告、企业 合作等方式成功实现流量变现,为我国其他学术期刊的数字化 转型提供了学习标杆。 总而言之,在当前数字化语境下,学术期刊除了与大型论 文数据库合作实现初步网络传播之外,还应重塑在受众心中的 形象,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不仅要转变思维,还要有切实可行的 方法。对学术期刊而言,虽说“内容为王”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但同时也应注重“独特性”的打造。此外,学术期刊构建传播 平台,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但无论何种方式,归根结底是要 与受众建立起有效的互动,将优质的内容传达给受众才是重中 之重。 相关文章: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形成原因及防范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