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校教学“用学术讲政治”论析"
来源:论文查重 时间:2019-09-06 10:44:27
【摘要】究其本源,讲政治是党校教学之“道”,用学术是党校教学之“术”,用学术讲政治的实质是党校教学 的“道…‘术”关系之辨。就党校教学而言,用学术讲政治是一个涉及党校教学手段运用与教学目的实现之良性互动 关系的建构问题。党校要用学术讲好政治必须致力于:实现学术自主性与政治纪律性的辩证统一,实现学术前瞻性与 政治现实性的耦合发展,实现学术专业性与政治认同性的论文查重有机结合.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指出:“中央党校是 一所‘学校’,这就决定了我们讲政治,不是就政治讲 政治,而是要用学术讲政治,要对党的思想理论和中 央重大决策部署进行学理阐释,讲出‘所以然’,用理 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引导学员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 国化成果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用学术 讲政治”命题尽管是针对中央党校教学提出的,但各 级地方党校在作为“学校”的共性意义上,也当然都 有一个“用学术讲政治”的问题。讲政治是党校教学之 “道”,用学术是党校教学之“术”,用学术讲政治的 实质是党校教学的“道”“术”关系之辨——用学术 讲政治是一个涉及党校教学手段运用与教学目的实 现之良性互动关系的建构问题。学术何以政治?从党 校教学实践看,用学术讲政治是一个实践性课题, 需要结合党校教学工作实际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学术自主性与政治纪律性的辩证统一 党校学术关切中国政治发展,但党校学术毕竟 只是对中国政治发展现象的多维观察和思考。诚如邹谠先生说言“搞政治不是搞学术”、“学术是超政 治的政治”【2】,要搞清楚“用学术讲政治”的含义,必 须首先深刻理解学术自主性与政治纪律性的辩证统 一关系。换言之,在学术与政治之间,“用学术讲政 治”必须既重视学术的自主性,又切实严守政治的纪 律性。 (一)学术自主性并不代表价值中立和价值祛除 学术的自主性是学术发展的灵魂,我们党校人 始终要像珍视自己的人格一样珍视学术的自主性,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但坚持学术自主性与 强调价值中立和价值祛除不是一回事。从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历程看,把价值中立和价值 祛除与社会科学(尤其是政治学)发展勾连起来是 西方发达国家学术殖民的产物。“社会科学虽然也 有科学性,实际上主要是观念学,是带有意识形态 色彩的。这些观念和意识形态都来自对特定国家、 特定历史的特定经验总结,说到底是一种地方性知 识”【3】,实际上这种“地方性知识”从来都没有价值中立和价值祛除。由此观之,一些教师在党校教学中 主张所谓的价值中立和价值祛除的学术自主性并不 符合学术自主性的真意。显而易见的道理,凭什么讲 好中国故事一定要用西方经验的价值立场及其理论 叙事?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不说,更为关键的是西方社 科科学建构之路并非如此。列宁曾深刻指出:“唯物 主义本身包含有所谓党性,要求在对事变做任何评 价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 上。”【41党校的学术必须始终贯穿党校姓党的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以使命型政党 要求和人民性发展情怀,独立自主、洋为中用、古为 今用开展学术研究。 (二)政治纪律性并不意味着空洞说教、放弃 学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 铁的纪律,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 保持高度一致,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不断取 得胜利的一个政治优势”【5l,党校作为最讲政治的地 方理应把政治纪律性摆在首位维护党的政治优势。 然而,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纪律性是先进分子的自觉 的纪律,“列宁主义政党纪律的基础分别由‘强制’ 背书的外在观点义务和‘认同’背书的内在观点义务 共同构成”f6l,这种组织纪律性既有强制性又有自觉 性、是自觉性基础上的强制性。有鉴于此,党校教学 强调纪律性并不是要求教员们以讲纪律为幌子空洞 说教、放弃学术。恰恰相反,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办专 门的党校用以讲政治,正是因为真正政治纪律性的 实现需要以主体自觉为前提。反观实践,近年来一些 党校教师停留在权力意志和组织要求的逻辑上,从 文件到文件、以政策解政策、就政治谈政治,讲政治 声嘶力竭而不得法。究其实质,其实是未从政治的 表象进入政治的本质,以深厚的学养滋养来培育党 的组织纪律性。 (三)必须正确处理个人观点与组织意图之间 的关系 “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党校的课堂不是 一个自由知识分子各行其是表达个体见解的平台,而 是一个表达中国共产党整体意志解决心往一处想、 劲朝一处使的舞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 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看齐意识。向谁看齐呢?不是向各级地方党委看齐也不是向自由知识分子的 个人观点看齐,而是要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看齐,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 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如何看齐呢?就是要通过读 原著悟原理的方式实现看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经典原著主要是《习近平谈治国 理政》一卷、二卷。但一些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师仅仅看了看党的十九大政治 报告和网络上一些观点意见便开始解读。殊不知,这 种解读把一些本属个人的意见附加给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此类做法不仅不利于统一 思想还有可能误导、歪曲和分化思想。党员领导干部 到党校接受培训,本就是带着形形色色的观点在党校 形成了一个多元舆论场,这就需要党校教师“一锤定 音”。在大党大国治理的过程中,领袖是时代潮流和发 展意志的表达者,党校是把观点市场导向主流意识 形态的话语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党校教师要讲 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原原 本本的读原著悟原理,先教育好自己再教育别人。 二、学术前瞻性与政治现实性的耦合发展 一般而言,为学之道在于求新求变,为政之道在 于求实求进。一方面,学术发展引领政治发展,党校 学术研究理应站在时代风口、与时代同频共振;但另 一方面,基于党校教育对象是直面实际工作者这一 现实状况,在规范与事实之间,党校用学术讲政治还 必须在学术前瞻性与政治现实性之关系,实现仰望 星空与脚踏实地的有机结合。 (一)学员需求是学术讲政治的实践基础 因材施教,任何教育都必须注重对教育对象需 求的调研和分析。对于党校教学而言尤其如此,与高 校面对的从校门到校门的学生不同,党校直面的是 来自五湖四海、专业各异、分工不同的实践工作者, 这决定了党校教学必须有自己独特的问题意识—— 仅仅玩逻辑演绎的游戏不足以满足实际工作者的要 求。从以往一些教师党校教学实践看,学者的问题意 识往往不是干部的问题意识。比如历史分期问题、概 念争议问题和研究方法问题等,学术界的理论探讨 当然需要,但拿到党校的课堂上来并不合适。既引不 起党员领导干部这些实际工作者的兴趣,还会留给 学员党校“空对空”的教育印象。因此,党校教学需要一以贯之的坚持学员需求调研,在学员需求调研的 基础上,根据党校教师学术研究的积累,立足学术前 瞻性与政治现实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换言之,学员出题目、学术成课题、成果进课程,这是 党校用学术讲政治需要把握的目标引领。 (二)学科建设是学术讲政治的体制基础 无学术无以讲政治,学科建设是学术讲政治 的体制基础,是中国特色党校话语权建构的关键所 在。参鉴现代社会科学依托的价值论、知识论和方 法论三要素叠加建构学科理论的经验,党校必须紧 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定位,从战略角度谋 划党校特色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支撑用学术讲 政治。从总体上讲,就是要“以“党性教育+知识论 +方法论”的科学教学布局带动党性教育的学科建 设”【7】。具体来说,一是各级党校要立足地方特色 打造若干特色研究团队。这些研究团队要长周期跟 踪地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党建各方面的发展 轨迹,在本土实践的基础上提升经验建构独特地方 性学科知识体系。这是各级党校科学建设的长远大 计。二是各级党校要根据本地教师队伍的客观状况 和发展可能,按照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的要求,切实打造若干针对性学习团队。 让这些学习团队在历史发展大势、时代发展主流、政 策演进本质、学科发展前沿等内容方面成为专家。这 是党校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三是各级党校要按照 遵循党校教师成长规律的要求,畅通党校各专业科 室与地方相关部门的长效沟通合作机制。近年来,为 了解决党校“三门”教师“知识倒挂”问题,许多党 校采取的党校教师挂职、访学和调研等方式。组织 发展的体制性问题是一个开放环境问题,倘若党校 各教学部门不能实现对具体工作部门的良性互动,其 他的方式也难以解决党校用学术讲政治的体制性基 础问题。 (三)学理框架是学术讲政治的理论基础 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东京指出:“用学术讲政治, 需要我们先将现实问题转化为学术问题”【8l,就党校 教师个人教学而言,用学术讲政治就是要把政治问 题导人为学理框架得出研究成果,再把研究成果转 化为讲政治成果。王东京副校长从学习经典的视角 为学理框架的形成做出了极具洞见的分析,在此不再赘述。在此,针对当前用党校教师学理框架应用中 的问题再作探讨。首先,学理框架体现为一种历时性 思维。社会科学的理论叙事和建构基础是客观的历 史事实。党校的精品课不能离开大历史的宏观视野。 其次,学理框架体现为一种共时性思维。思辨的学 术当然可以为了学术而学术,但党校的学术必须是理 论联系实际的经世致用之学。这就要求党校精品课 的学理分析关切中国发展的现实问题,党校的教师 无论讲什么课题都有时代感。其三,学理框架体现 为一种结构性思维。要防止党校教育简单的观点介 绍、过度的情绪宣泄和通篇的案例堆砌,必须强调 党校精品课程的整体性思维和总体性方法论。以马 克思主义学科教学为例,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在总 体性方法论上被作为整体看待和对待。具体到教学 实践中,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方法论训练学 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党校教学学理 框架应用需要着重把握的三个要点。 三、学术专业性与政治认同性的有机结合 就学术和政治的各自受众而言,学术的受众面 向是小众的,政治的受众面向是大众的,用学术讲政 治的基本教育实践涵义在于:要求学术从小众走向大 众、实现学术专业性与政治认同性之间的有机结合。 (一)教师备课:地方特色为根基,跟踪研究 为根本 “用学术讲政治”对党校教师备课的要求就是 走出一条研究式教学的路子。当前,浙江各级地方 党校都是“没有围墙的党校”,各个地方党校的教师 都处在与来自中央党校和国家各知名高校高层次研 究专家同台讲学的境遇之中。从党校办学的角度看, 当然体现了浙江各级党校以开放心态高质量办学。 然而,身处这种局面之中,对各地方党校教师授课提 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种挑战及其压力可想而知。那 么,在这种情况下,党校教师究竟该如何备课和授课 呢?各级地方党校教师应结合本地实际深刻领会“用 学术讲政治”给我们所提供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党 校教师上好课的实质是在教学实践中建构自身话语 权。“突出党校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是党校教育史的 基本经验一】,对于地方党校教师而言,立足各地实际 并以地方特色为根本开展长历史周期的跟踪研究, 这是他们在“没有围墙的党校”境遇中建构话语权的必由之路。当然,也并不是说‘‘上接天线”的政策 解码和“中接思想”的理论研究地方党校教师不能 从事和从事不好,而是说“下接地气”对于地方特色 教师而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后者是塑造地方党 校核心竞争力的独特资源。 (二)教学布局:学科体系为主体,灵活机动 为策略 “用学术讲政治”对党校教学布局的要求就是 要把党校学科建设与主体班次教学单元设计有机结 合。地方党校的学科建设是应用型学科建设。这种 应用型学科建设,应直接体现为党校教学单元的生 产应以各地方党校内在学科为主导。但从目前地方党 校教学单元生产情况看,主体班次的教学单元主要 采用以教务部门统领设计为主的模式。这种模式的 现存合理性主要是因为便于总体性操作,省去了教 务部门与教研部门之间沟通协调的麻烦。但从用学 术讲政治的角度讲,以研究式教学为中心的党校教 学取向决定了教学单元设计也具有专业性。这就要 求党校教育正确处理总体教学布局与具体教学单位 的关系问题。进一步来说,就是教学管理部门负责总 体教学布局,各教研室根据学科专长和教师个人兴 趣负责具体教学单元设计,实现党校教学政治规划 性与学术专业性有机结合。这样,“用学术讲政治” 的党校教育就成为一个“总体性规制”与“自主性参 与”协调推进的过程,这对于党校教育向纵深发展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基于党校教育的实践 性、时代性和问题性特征,党校教学布局在以学科体 系为主体的构架下,也要根据政治形势变化和组织 意图要求采取灵活机动的策略。 (三)教学评价:坚持学术评价与教学效果相 统一的价值原则 “用学术讲政治”要求党校教学寓政治于学术 之中,避免和防范党校讲政治的“高级黑”和“低级 红”风险。教学效果是一个重要标准,但教学评价切 忌“唯效果论”,应坚持学术评价与教学效果相统一 的价值原则开展教学评价。具体言之,其一,教学评 价必须把学术标准放在首位。学术标准在前、还是 效果标准在前?孰先孰后的评价问题是根本价值导 向问题,党校助推什么样的课程就会形成什么样的 价值导向。比如,一些地方党校为求短平快课堂效果便力推那些剑走偏锋、讨巧和哗众取宠的迎合性教 学专题,形成一种错误的价值导向,恶化党校教育生 态。建基于学术研究基础之上的教学效果是一种更 高层次和更高境界的要求,“用学术讲政治”要求党 校教学树立“马拉松理念”,摒弃“百米冲刺”的急 功近利思想,把学术标准摆在首位,久久为功推动 党校出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其二,教学评价必须把 学术标准内在化。一堂党校精品课的评定,既要看有 没有学理分析框架,又要看学理分析框架是不是切 实用来分析实际问题。学理分析框架当然可以解决 认知结构问题,但倘若学理分析框架没有联系实际 生活体现其应用价值,那么这种外在化的学理分析 框架只有装点门面的形式意义。“深人才能浅出”, 把学理分析框架内化于课程体系,这是党校教学评 价标准需要坚持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其三,教学 评价必须始终重视教学效果。党校教育思想陛、价值 性、艺术性都是增强党校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从 语言层面看学术话语是否转化为准确的政策语言; 从形式方面看是否适应新媒体时代党性教育要求; 从内容方面就是看是否把牢了时代发展脉络中的大 问题和真问题等。这些都是“用学术讲政治”对党校 教学评价提出的以教学效果为目标导向的新时代整 体性审美要求。 相关文章:编辑的_隐形_ ——浅谈学术图书编辑的角色与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