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 | 论文文献库 | 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统一

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统一

来源:论文查重 时间:2019-09-05 15:46:21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意识形态性的实践科学,脱离意识形态性,思想政治教育学 就会迷失政治方向。但如果只讲意识形态性,而忽视其学术性,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学想在学界获得认可, 就比较困难,其活动也难以取得较高的质量。因此,深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 一,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论文查重研究的前沿课题。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是马克思主义教育、 宣传的意识形态之学。进入阶级社会,必须重视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意识形态性,否则就会在政治 上迷失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当前思想政治教 育学研究只重视意识形态性就够了。因为没有 了学术性的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意识形态性 就会缺乏效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思想 政治教育面临新的使命。2018 年 8 月 21 日,习 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 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 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1]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完成自身的使命任务,必 须要在理论上深入研究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之间的统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基础性、战 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 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1] 。
一、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统一的必要性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与其他社会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区别在 于它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术性与意 识形态性的统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 性质决定的。但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思想政 治教育学研究却无意间忽视了这一点,使得思想 政治教育学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 响。因此,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意识形态性与学 术性统一的研究,既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可 持续发展的理论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需要。
(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可持续发展的 理论需要
在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一项意识 形态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 本质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灌输和教化。”[2]53思 想政治教育学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研究对 象的学科,既要坚持其理论研究的意识形态性, 又不能忘记自身作为一门学科应具有的学术 性。遗憾的是,学界并没有很好地将二者统一起 来,甚至有学者提出,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是无 法兼容的。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学 术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 育学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阶级社会,强调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 育学理论研究的基本前提。“统治阶级的思想在 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 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 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3]550长期以 来,学界围绕着意识形态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起 源、本质、目的、功能、方法、原则等基础理论问题 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这种围 绕意识形态性构建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 由于在学术性方面思考不多,导致其在很多方面 难以自圆其说,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学界,不 断地受到其他学科学者的质疑。正如刘建军所 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者恐怕都多少有些 这样的体验:人家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们,把我们 看成另类;或者让目光从我们头顶上越过去,视 我们为无物。这其中自然有一种对政治和意识 形态本身的鄙薄在内,无关学术和学问,而只是 一种偏见和误解。但除了这种偏见和误解之外, 也与我们自己学术上的幼稚不无关系”[4] 。
长期以来,学界过分重视意识形态性,而忽 视学术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经验总结多,理论论证不足。思想政 治教育学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研究对象,需 要从实践中进行经验总结,这本无可厚非。作为 一门新兴学科,学者们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 进行经验总结也是必要的。但问题是,我们从实 践中总结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范畴、规律等是否经得起逻辑上的推敲以及实践的检验。 例如,当前学界把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概括为“坚 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和灌输”[5]81,我们认为, 从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中,概括思想政治 教育本质为意识形态主导和灌输是没有问题 的。但我们是否因此就可以说所有社会形态的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都是意识形态主导和灌输 呢?答案当然不是。为了能够合理解说,学界普 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普遍存在于阶级社 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伴随阶级社会的演进而 发展,不断地改变着自身的存在形态和发展方 式。”[5]42言外之意,思想政治教育是阶级社会特 有的社会现象,其本质自然就是意识形态主导和 灌输了。但问题是,为什么思想政治教育只是阶 级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而原始社会和未来的 共产主义社会就没有思想政治教育了呢?正确 回答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靠主观臆断,而是要 拿出有说服力的理论论证和历史史料的支撑。
第二,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基础理论研究薄 弱。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优良传统,一直备受 重视。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前所未 有的重视。全国上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政 治教育实践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 缺乏基础理论研究,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难题 一直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如人的思想政治 素质形成与发展规律,人的思想与行为的关系等 问题,长期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思想 政治教育学把思想政治素质形成与发展规律与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思想 政治素质形成与发展规律是研究和把握思想政 治教育规律的前提和依据。但目前,学界对思想 政治素质形成与发展规律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在教材、科研中,基本还只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规律,仅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一章中用一节写 人的思想品德结构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6]12 那么,在前一个规律研究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对 后一个规律概括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值得怀疑,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就很有可能是一种盲动, 即使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其活动质 量也难以得到保障。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口号化”。长期以来,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我们一直坚持认为,我们 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对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 服务的,所以只要是真理,广大人民群众就一定 会接受,就一定能够彻底征服群众,从而导致我 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口号化”严重。主要表现 在:一方面,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学术性 论证,往往只是停留在一两句口号上;另一方面,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亲身体验不 符,甚至冲突,等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口号 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义较为严重。 可见,在阶级社会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意 识形态性虽然是必要的,但因此而忽视思想政治 教育学应有的学术性就值得重视了。在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跨入新时代之际,从学理上,对思想 政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展开学术反思,为新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意识形态性提供更为科学合 理的学术支撑,是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可 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它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 化的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在坚持中国特 色、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物质文明与精 神文明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指出:“只有物质文 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 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 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 前推进。”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一项基本工作,要紧 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好大局,增强全国各族 人民的“四个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 神引领和智力支撑。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工作 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 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 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意识形态决定社会主义前进的方向和发展 道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中有所作为,就必须要重视马克思主义 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筑牢广大人民群 众的共同思想基础。正如习近平所说“意识形态 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7]153,它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在当前, 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是必要的。 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重视意识形 态性是不够的,还要不断提升其学术性,以提高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这就需要新时代思 想政治教育“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 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 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7]155。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要重视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才能 更好地向全国人民“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 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 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 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 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 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 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7]155-156。 才能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 的贡献,自觉地承担起新的使命任务。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 位。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要进行伟大斗争。人类 社会是在矛盾中前行,有矛盾就要有斗争。思想 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导力量。要积极 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信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弘 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增强广大人民群众 的文化自信,发展先进文化,构筑新时代精神家 园,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精神指引。
第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 众化。意识形态决定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增 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要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引导 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这就要深化理论研究, 不能将意识形态宣传停留在口号上,要不断提高 意识形态研究的学术性,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如果只 是片面地强调意识形态性,忽视学术性,马克思 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就难以巩固。正如有 学者所言:“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在广大师生 心目中的地位正在不知不觉中趋向边缘化。同时,也有不少人还沉迷在由政府的行政投入和 ‘技术化’的‘成果’统计所营造的学科繁荣的氛 围里,还没有意识到学科危机已经来临。”[8]23马 克思主义不仅是意识形态理论,更是科学理论。 习近平指出:“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 度。”[9]26理论的生命在于学术创新,推进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需要建立在马克思主 义学术化的基础之上。
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维护马克思 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权、话语权,需要继续深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引导广大人 民群众树立“四个自信”意识,不断增强党的政治 领导力和思想引领力。这一切都离不开思想政 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学术 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
总之,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学术性与意识形 态性的统一,既是新时代学科自身发展的要求, 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那种 将思想政治教育学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对立起 来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二、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统一的依据
由上所述,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意识 形态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无疑是必要的,但是否可 行呢?关于这一点,学者们意见不一。有学者主 张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相对分离,之所以叫相对 分离,是因为二者之间还存在密切的联系。[8]17-23 我们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难以彻底分开, 而且它们之间的联系还有着重要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首先,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之间是紧密相连 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 演变为社会的意识形态之学,意识形态性是阶级 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但这并不是说, 在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学就只有意识形态性, 而无学术性。
一方面,意识形态性需要学术性的支撑。思 想政治教育学的意识形态性要取得广大人民群 众的认可离不开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理论 研究成果的支撑。没有学术性支撑的意识形态 性是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的,最终会被社会 所抛弃;另一方面,学术性研究本身离不开意识形态性。任何学科(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 术性研究成果尽管在主观上可以不含意识形态 性,但在客观上仍会对意识形态产生复杂的影 响。总而言之,二者虽然有着种种不同,但合起 来看,二者之间可以功能互补,实现良性循环。 因此,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意识形态性与学术 性之间的统一是可行的。
其次,马克思主义是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统 一的典范。在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 形态之学,但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意识形态的本质 区别在于,它是科学的意识形态,是学术性与意 识形态性的统一。一直以来,学界重视马克思主 义的意识形态性,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性还需 加强,从而导致人们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 想政治教育学的误解,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 就是研究如何灌输意识形态的工具,学术性与思 想政治教育学没有任何关系,甚至思想政治教育 学界的部分学者也持这样的观点,从而使得思想 政治教育学的学术性被遮蔽。
列宁曾说:“任何意识形态都是受历史条件 制约的,可是,任何科学的思想体系(例如不同于 宗教的思想体系)和客观真理,绝对自然相符合, 这是条件的。”[10]135应该说,在列宁看来,马克思 主义是科学的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学 说,是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的,与此同时,无产阶 级的解放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 是对这一必然趋势的系统阐述,是科学的。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 导思想。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本质特征 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其指导 思想马克思主义一样,都是以学术性为基础,它 是以理服人。以理服人的前提是只有以学术性 为基础,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说服人。因 此,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必然是学术性与意识 形态性的统一。换言之,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 意识形态,体现了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 这也决定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学肯定是学 术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
(二)现实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传家宝,是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发动群众的重要手段。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最大的特点就是“共产党人不是同 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 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 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11]44。 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是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 学能够做到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有机统一的现 实依据。
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任何统治阶级为 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都要把自己的特殊利益说成 社会普遍利益。“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 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 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12]552无产 阶级及其政党,因为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无需 把自己的特殊利益说成是社会的普遍利益。“只 要阶级的统治完全不再是社会制度的形式,也就 是说,只要不再有必要把特殊利益说成是普遍利 益,或者把‘普遍的东西’说成是占统治地位的东 西,那么,一定阶级的统治似乎只是某种思想的 统治这整个假象当然就会自行消失”[3]553。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是中国工人阶 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 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同人民在 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 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9]23中国共产党没有自身 的特殊利益,所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自创立以来,虽然强调意识形态,但这是从人民 的立场出发的意识形态教育,而不是虚假意识形 态教育。这也就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意 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奠定了现实基础。
三、实现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有机统一的价 值与对策
(一)实现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有机统一的 价值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 学的意识形态性,相对忽视其学术性,从而对思 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产生了较 大的影响。因此,新时代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 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无疑具有重大的理 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从理论上讲,强调意识形态性与学术 性的统一,有利于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尊严。 思想政治教育学自 1984 年创立以来,已经 走过了35年的发展历程,在短短的35年里,在党 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学界前辈和同仁的不 懈努力,思想政治教育学从无到有,并取得了巨 大成绩。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创立之初,学科规 划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创 立、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行政力量的推动。 在学科创建初期,依托行政力量无疑是必要的。 正是依靠行政手段和行政力量才使思想政治教 育学科有了超常规的发展速度。但由于学科发 展速度较快,且受行政力量推动,使得思想政治 教育学研究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而学术性却显 得相对不足,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些基础理 论研究,如思想政治教育起源、本质、范畴、目的、 方法等相互之间矛盾,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学不断 受到学界的质疑甚至是歧视。究其根源就在于, 思想政治教育学过分依赖行政力量,意识形态色 彩较浓,缺乏学术的有力支撑。
因此,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意识形 态性与学术性统一研究,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 的意识形态性建立在学术性的基础上,克服思想 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自相矛盾,从而树立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良好学科形象,提升思想政治 教育学的学科尊严。正如刘建军所说:“在未来,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能否自立于学科之林,并赢得 学界的尊重,主要不是靠规划,而是靠学科建设 特别是学术研究的实效和成就。”
第二,从实践上讲,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 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有利于提高新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 献自己的应有之力。
从革命时期到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 国各族人民历经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胜利, 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的广泛宣传,使其获得广大人民群众不断认可和 支持,从而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实现共同理想。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 该看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 面临着一些困境,如在工具性本质与目的性本质 上,难以兼顾,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在教育方法上,灌输较多,对一些“口号式”的宣传,缺乏合理 的解释,其效果往往较差;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 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说服力,甚至 苍白无力。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不能得到广大人 民群众的认可,甚至还会受到冷嘲热讽。究其根 源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缺乏学术性支撑,不 能很好地解释社会现实问题。
因此,新时代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意识形 态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 术性研究,准确而合理地阐释一些社会现象,获得 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凝聚力量,夯实党和 国家的社会基础,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贡献自己的力量,完成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
(二)实现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有机统一的 对策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学术性与意识 形态性的有机统一,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 断提高自身质量和效益的需要。新时代思想政 治教育要实现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可以 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思想政治 教育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 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 指导的实践活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 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概 念、本质、范畴、规律、方法、价值等基础理论研 究,为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性与意识形 态性的有机统一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思想政 治教育基本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组成 部分,又是它的基础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成熟性的标志。”[12]5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范畴、本 质、规律、方法、价值等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 论,它们共同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基石。 因此,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加强新时代思 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促进基础理论间的无 缝连接,是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性与意 识形态性有机统一的前提。
第二,增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 感与针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 后,社会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广 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总体上实现了 小康生活。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 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 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 益增长。因此,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及时 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不断增强思 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感。同时,根据新时代社 会主要矛盾的要求,针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精选具有时代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提 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增强内 容的时代感与针对性是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 育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统一的关键。
第三,创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方法是我们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所采取的活动方式、程序和手段的 总和。毛泽东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 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 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 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 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13]139改革开放以来, 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创新方法,及时转变 话语体系,提高感染力和有效性,避免“口号式” 的宣传,是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性和意 识形态性统一的重要保障。
第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 伍的整体素质。队伍是完善和发展思想政治教 育的核心和关键。“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结构如 何、素质怎样,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高低、 成效好坏。”[5]326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创立,从无到有,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培养 了大批优秀人才。但由于学科成立较晚,从事思 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员结构复杂,学科背景差异 较大,从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性与学 术性的统一。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 设既要保证队伍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同时还要 注意不断提高队伍的学术素养。只有队伍政治 立场坚定,学术素养高,思想政治教育学才能真 正实现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的统一。
第五,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处理好思想 政治教育工具性功能和目的性功能的关系。进 入阶级社会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功能,即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传播社会主 流意识形态的功能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 导功能,但这并没有因此否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 的性功能,即培养人、塑造人的功能。在现实生 活中,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过于重视思 想政治教育工具性功能,而忽视其目的性功能, 从而出现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 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性等现象。因此,在思 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工 具性功能和目的性功能,也是实现新时代思想政 治教育学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统一的重要方面。 总之,要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性与 意识形态性的统一,既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勇于创新,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只有社会各 领域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才 能取得有效的突破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意识 形态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

相关文章:从英国EAP课堂看高校学术英语写作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