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来几起严重撤稿事件反思期刊防范学术不端的措施
来源:论文查重 时间:2019-09-02 16:32:27
摘 要:举例阐述了近来媒体曝光的几起严重撤稿事件,分析了论文查重学术不端带来的危害性:造成学术资源、国家财
力和科研人员学术生命的极大浪费;败坏学术环境,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严重挫伤学术生产的积极性,抑制学
术繁荣;造成科学家和学术界的社会公信力低下。通过撤稿事件反思和探讨期刊防范学术不端的措施,包括充
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采用同行评议与编辑审稿制相结合,严格对稿件学术质量的评审,同时加强对论文
学术诚信的审查;要求投稿作者申明论文所涉及的个人学术行为的规范性和科研诚信,著作权人应对文稿学术
诚信做出保证;防止产生虚假同行评议;建立类似“撤稿观察”的网站平台和数据库,对学术不端论文和作者进
行曝光。呼吁期刊编辑和广大科研工作者一起抵制低水平、低质量和虚假研究论文的生产和传播,维护科研诚
信,为营造清洁的学术风气做贡献。
0 引言
改革开放40年,随着国家对科学研究和出版
事业的大力投入,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我国的科技
期刊取得了很大进步,到2017年已达5052种,在
数量上已经进入世界科技期刊大国行列。但随着
期刊发文量的飞速增长,有关论文的种种学术不
端和学术腐败频频被发现,具体包括论文抄袭、剽
窃、实验数据造假、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
发表、拆分发表、虚假同行评议、相关研究伦理问题
等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相关课
题组2018年9月28日发布统计数据…表明,
1997—2017年每年都有学术不端案例被媒体曝
光,国内许多发生在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涉事人
很多为教授,甚至大学校长和二级学院的院长也有
涉及。这么多涉及学术不端行为的文章能公开发
表在期刊上并广为传播,期刊的编辑和编委必须引
起高度重视,研究制定出一套反对和控制学术不端
行为的策略措施。本文通过对近来曝出的几起严
重撤稿事件现象的分析和思考,来谈期刊防范学术
不端的措施和建议。
近期曝出的严重撤稿事件
1.1 因实验数据造假而撤稿
2018年10月,世界著名高校哈佛大学医学院
因一起严重的造假事件震惊了学术圈:一位“心肌
细胞”领域大牛人物——皮耶罗·艾佛萨(Piero
Anversa)的31篇论文被撤稿,撤稿的理由是这些
论文涉嫌伪造数据,实验室论文中所有数据几乎都
是经过人为的、有目的的筛选过的,并不能支持所
提出的假说。10余年间,皮耶罗借所谓的“心肌干
细胞”名义申请的基金超过5000万美元。无数的
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换来一堆数据造假、毫无实
践意义的论文,不仅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更耽误
了这一领域的科研进程,让无数学者深受其害¨1。
实验数据造假,是科学研究的最大忌讳,是极为严
重的学术不端行为。2017年,哈佛大学医学院赔
偿政府1000万美元。2018年哈佛大学医学院执
意检举自己的教授,要求期刊撤除他的3I篇论文。
哈佛大学深入调查,严厉打击,为其他国家处理相
关事宜树立了榜样。
1.2 因重复使用、滥用图片,欺骗性署名等而被海
外期刊网站撤稿
2018年10月19日,国外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网站报道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10级
博士生叶肖鑫发表于2014—2016年的1l篇材料
学论文被《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期
刊网站撤稿¨J,撤稿的原因是一些图片反复使用,
用于描述完全不同的材料和样本,不同的论文通过
改动图示来重复同样的成果;此外,其论文团队擅
自给论文增加署名作者,被署名者对论文发表一事
完全不知情。叶肖鑫在2010--2015年博士期间共
发表SCI论文18篇,其中第一作者16篇,相关研
究成果已申请2项国家发明专利和l项实用新型
专利,并受邀担任国内外多家知名学术期刊的编
辑,2015年当选清华大学第20界“学术新秀”。但
因涉及严重学术不端(其博士学位论文也存在同
样的问题),2017年已被清华大学撤销了博士学
位,其导师(为撤稿论文的通信作者)也停止了研
究生招收资格,撤销了副所长职务。
1.3因抄袭或一稿多投而自撤论文
2018年10月,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梁莹闹出
了“自撤论文”的风波¨1,至少有15篇已发论文存
在抄袭或一稿多投的学术不端问题。这位39岁的
“高产”学者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
长江学者”等多种学术头衔,以第一和第二作者发
表了120多篇中文论文,南大社会学院官网上列出
的英文科研目录长达40多条,仅2014年,她以第
一作者发表的英文期刊论文有10篇。但因发表的
论文涉嫌抄袭或一稿多投,学术水平受到同行质
疑,最近几年自己联系学术期刊数据库要求撤销发
表的论文。2018年12月12日,南京大学召开警
示教育大会,公布了对梁莹的处分结果:取消研究
生导师资格,撤销人才称号,调离教学科研岗位。
1.4 因虚假同行评议而撤稿
2017年4月,世界知名学术出版商施普林格
·自然集团一次性撤销其旗下杂志《肿瘤生物学》
(Tumor Biology)2012--2016年发表的中国作者的
107篇文章,原因是作者涉嫌编造审稿人和审稿意
见,这107篇论文大多来自国内高校的附属医院,
共计77家单位。如此大规模的撤稿事件引起了国
家科技部的重视,部分涉事作者的正在承担或者申
请的科研项目已经被暂停。
上述几例撤稿事件的主因是投稿方即作者因
巨大的现实利益驱使违反了出版伦理而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造成的,但带给学术期刊的教训是深刻
的。学术不端问题易发多发,而且具有隐蔽性,
遭媒体曝光的往往具有较大偶然性。这几例因严
重学术不端而撤稿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但足以引
发学术期刊的办刊人对期刊如何防范学术不端发
生,履行好对作者的学术行为监督和管理职责的一
些思考,值得大家深入探讨和研究。
2学术不端带来的危害
科技期刊是激励原始性创新的重要平台,是反
映国家科技实力、文化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
标志”J。学术期刊担负着对所发表论文的学术诚
信进行审查的职责,可操作、可检验、可比较、可问
责的学术诚信的保障措施已经成为学术期刊质量
的显性要求¨1。期刊编辑要正视学术不端和学术
腐败的严重危害。学术不端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下
列几方面:(1)造成学术资源、国家财力和科研人
员学术生命的极大浪费:国家对科研项目投入巨
大的经费,这是纳税人的钱,而对花费国家巨大
财力人力产生的学术成果进行造假,无异于谋财
害命;(2)败坏学术环境,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
年轻学生或学者看到有人通过学术腐败轻松获得
了巨大利益,包括学位、名誉、学术地位和科研项目
资金等,很可能效仿学习,采取类似行动,由此滋生
引发更多学术腐败的产生;(3)严重挫伤学术生产
的积极性,抑制学术繁荣,当有限的资源被剽窃者
和造假者所拥有,真正潜心研究的学者就会失去机
会,并造成严重的社会不公¨。;(4)造成科学家和
学术界的社会公信力低下,产生社会信任危机。
期刊编辑只有深刻认识到学术不端的严重危害,探
索出一套防范学术不端论文出版传播的有效措施,
才能有利于国家科研水平的提升和创新,为维护科
研诚信,为国家科学技术研究的健康、有序发展做
出贡献。
3期刊防范学术不端的措施
3.1 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采用同行评议
与编辑审稿制相结合。严格对稿件学术质量的评
审。同时加强对论文学术诚信的审查
科技论文从写作到评审到出版,作者、审稿
人、编辑构成了一个学术共同体,要想真正优秀的
学术成果公开出版和传播,必须发挥好这个学术共
同体的作用。判断学术论文的质量优劣必须实行
同行评议制度。柯锦华提出同行评议制度与编辑审稿制的相结合是保证学术期刊高质量运行的最
佳选择¨1;学术编辑参与同行评审,可以大大缩短
整个审稿过程的时问。首先,期刊编辑在稿件初
审时要有敏锐的判断力和较强的责任性,要发挥
学科编辑(建议学术期刊配备相应学科的科学编
辑)的专业知识,对稿件署名和内容材料的真实性
以及写作水平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审查,对大多数
一稿多投或文字重复率过高的稿件可以使用科技
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软件)进行检
测判定,对不合格的稿件甚至是代写代投的稿件
要坚决退稿。编辑在初审稿件过程中,要勤于动
脑,多问多查。著名语言学家兼主编吕叔湘先生对
编辑工作有深刻的认识,认为做好文字工作至少还
有2件事,一是善于怀疑肯动脑筋,把该问的问清
楚,二是肯查资料,把该查的查清楚∽1。笔者作为
地学期刊的老编辑,凭借自己的地学知识和编辑
经验,在初审稿件时除利用数据库收录的论文进行
相似性比对外,还经常通过电话问询的方法咨询
相关研究者,了解论文所涉及的最新研究状况,
以便对稿件有大致正确的判断。笔者也经常就初
审意见跟第一作者电话沟通,对话中有时会发现
有些作者问不答题,支支吾吾,不甚了解自己稿
件内容,可以判定这是一篇由他人代投代写的稿
件,就直接打入退稿状态。对代投代写的“中介稿
件”的识别和防范可以借鉴王雁等‘1 0。和郑小虎
等…1论述的方法。对初审合格的稿件需要选择2
~3名同行专家评审,鉴于目前学科专业的细分,
科技论文的内容越来越细化,因此一定要准确找到
专业对口的小同行专家进行审稿,因为小同行专家
能给出更加细致、具体和准确的审稿意见,才能保
证审稿的质量和有效性。要谨慎选用作者自己推
荐的审稿人,如果选用,需要核实审稿人与作者是
否有亲密或利益关系,如投稿者与审稿人是师生关
系或同门师兄弟关系或同属一个课题组人员的要
规避审稿。同时期刊编辑要注重和加强诸如图片
筛查工作,对于图片不当复制,在出版前进行筛查
和更正。对于作者稿件中出现的改头换面后重复
发表的图和表、局部篡改的图片这类隐性学术不端
行为使用目前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很难发现,
需要编辑和审稿老师在初审、外审和复审时与原图
细心比对‘1 2I,保持警觉,认真把关。王育花等¨纠
通过679份对期刊编辑和审稿专家的问卷调查,发
现编辑和审稿专家都认为我国学术不端现象严重,
科技期刊编辑和审稿专家是稿件质量的重要把关人,直接参与稿件审阅和编辑,对发现和处理稿件
的学术不端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2 要求投稿作者申明论文所涉及的个人学术行
为的规范性和科研诚信
投稿时最好要求作者提供所在研究单位的介
绍信,基金证明等。出版前期刊编辑部与作者签
订版权转让协议书,要求著作权人对文稿学术诚信
做出保证。建议在论文编辑排版前,与作者签订版
权转让协议书的内容上增加有关学术诚信保证的
条款。版权转让协议书上要求所有作者亲笔签名,
以免出现被署名的作者(往往是研究生导师或著
名学者)不知情,对论文内容和观点有异议或不认
同的情况,并对文稿内容的真实性、数据的可靠性、
发现和结果的可信性、是否为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
等作出说明和承诺,这样也可以减少抄袭、剽窃和
一稿多投现象的发生。笔者认为《编辑学报》编辑
部与作者签订的文章著作权转让书已经包含了要
求作者提供学术诚信保证的内容,可以供其他编辑
部参考借鉴。如:要求该文的著作权人保证:“1)
本文是著作权人独立取得的原创内容,未曾以任何
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2)内容符
合国家有关保密的规定;3)作者之间无署名和排
序纠纷;4)本文不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否则将承担
由于文章内容侵权而产生的全部责任,并赔偿由此
给《编辑学报》造成的全部损失”。此外,在期刊投
稿系统网站上,可以放置学术和出版诚信教育方面
的通告和文件,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
见》;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
端行为办法》等等,可以让作者了解和学习科研道
德和学术规范方面的知识,从主观上增强学术诚信
意识,可以起到提请投稿者注重论文的学术不端问
题的作用,减少学术不端论文的出现。
3.3 防止产生虚假同行评议
虚假同行评议是指投稿者向编辑部投稿系统
提供的审稿专家邮箱信息是虚假的,这些推荐的审
稿专家的邮箱使用权掌握在投稿者自己或相关同
事朋友手中,这些影子审稿人就可以顶替专家学者
评审自己的论文,在很短时间内评审出有利于投稿
者的审稿结论。上述撤稿的107篇国际论文中有
95篇是由第三方机构组织提供虚假的同行评议专
家或者虚假的同行评审意见,即利用虚假邮箱伪造
审稿人身份,操纵同行评审流程,甚至造成作者自
己来评审自己的稿子。这是作者一种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也是期刊编辑责任心不强,审查不力造
成的。肖骏等¨41论述了科技期刊中影子作者和影
子审稿专家现象及防止对策,认为加强对来稿的作
者信息和推荐审稿专家审查,合理使用开放研究者
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ORCID)、全球科研人员交
流的网络社交平台ResearchGate等确保作者和审
稿专家信息的真实性,建立专家信息网络数据库,
可以大大减少影子审稿专家现象的出现。笔者认
为,谨慎使用作者自己推荐的审稿人,要求学术论
文投稿人和审稿人重视使用官方邮件(使用单位
专属邮箱,非QQ或126邮箱等),编辑送审稿前需
要核实审稿人的身份和学术背景,并对返回的审稿
意见进行认真评估,是减少同行评议造假的直接
方法。
3.4建立类似“撤稿观察”的网站平台和数据库。
对学术不端论文和作者进行曝光
美国早在2010年就建立了“Retraction Watch”
网站,目的是致力于监测跟踪撤销学术不端的论
文。在我国当下学术环境下,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不
是靠某一家期刊单位单打独斗就能实现的,要求依
托广阔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5|。建议国内可以效
仿这个做法,科技部联同期刊出版管理部门和中国
知网、中信所万方数据等大型期刊数据库创建类似
于“撤稿观察”的网站平台和数据库,宣传学术规
则,提倡学术道德,开展撤稿监察,对查明的发生明
显学术不端的论文和作者进行曝光,对有科研诚信
严重失信行为的作者记人该数据库,这样对违反
学术道德的行为和违规者可以起到威慑作用。余
毅等¨副研究提出了根据高校期刊编辑部的特点尝
试构建学术不端行为的教育与预警平台。目前国
内已经有多个协会或学会组成的期刊联盟/方阵,
如:中国地学期刊网(232刊),中国光学期刊网
(50多刊),中华医学会医学期刊集群(200多刊)
等,可以尝试利用这些期刊网或集群作为该行业的
学术论文诚信的档案共享平台,对确切的有审稿记
录在案的这些学术不端论文进行行业内部的“封
杀式”退稿或撤稿,并通报论文作者的相关单位科
研管理部门做出惩处。科技期刊编辑要正确认识
撤稿的重要性并规范撤稿流程,林琳等Ⅲ·研究认
为撤稿是为了纠正论文中出现的谬误,给读者传递
正确和权威的新的科研信息,维护科研工作的诚
信度,保持学术环境的纯洁性,也是为了提醒作
者不要违背出版伦理。
可喜的是,中国知网已于2018年12月制定了期刊编辑部论文撤稿标准与处理的规范,拟定于
2019年1月1日起试行。知网论文撤稿的标准中
规定:“撤稿主要针对已正式出版(含网络出版)但
被认定存在重大科研诚信和出版伦理问题的论文。
包含(但不限于)如下问题的论文应当被撤稿:(1)
论文重复发表;(2)作者身份伪造;(3)同行评议失
范;(4)伦理伤害;(5)严重抄袭;(6)核心内容剽
窃;(7)数据伪造或篡改;(8)在合理范围内,结果
无法重复”。撤稿论文的认定方式有:“(1)论文作
者认定;(2)他人举报或技术检测后,由期刊编辑
部认定;3)他人举报或技术检测后,由《中国学术
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认定;(4)其
他权威机构认定”。知网的这个有关撤稿的举措
无疑将为提升期刊文献在中国知网的网络出版质
量,净化学术出版环境起促进作用。加人知网的各
个期刊编辑部可以参考执行。
4 结束语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有句名言:“没有诚信,
何来尊严?”。学术诚信是学者的生命,西方国家
对学术不端采取的是零容忍态度。我国学术界应
该摒弃功利主义思想和浮躁习气,踏踏实实开展
学术研究,认真守信做学问,写论文。期刊编辑和
广大科研工作者一起理应抵制低水平、低质量和虚
假研究论文的生产和传播,维护科研诚信,为营造
良好的学术风气做贡献。只有风清气正的学术环
境才能促进我国学术真正的繁荣。
致谢:感谢任胜利编审为本文的初稿提出了宝
贵的修改意见。
相关文章:遏制学术不端,立法还须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