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 | 论文文献库 | 高校学术论文查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学术论文查重工作是自 2009 年在各大高校相继开展的,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是近年来 学术论文“查重”在检测时间、检测结果的判定和检测效果等方面出现很多问题,高校应该通过合理安排检测时间、科学制定判定 标准、综合运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以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关键词】学术论文“查重” ;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 ; 问题 ; 对策
随着高校的学术不端的行为越来越多,诸如抄袭、一稿多 投等问题崭露头角。 2009 年,教育部指出,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 查处有直接责任,必须严肃处理。 自此高校相继开展了学术论 文“查重”工作。 所谓的高校学术论文“查重”是指高校通过相关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毕业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测,查找相 似性。 近几年来全国各大高校学术论文“查重”在不断发展过程 中,呈现出很多缺陷和不足,严重影响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一 、高校学术论文“查重”系统及其检测标准
目前我国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平台主要有以下四种: CNKI 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万方论文相 似性检测系统、维普——通达论文引用检测系统以及 ROST 反 剽窃系统。
但是高校使用最为广泛的则是 CNKI 推出的学位论文学 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以下简称“TMLC2”)。 TMLC2 是一项适 用于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学术不端的检测系统,该系统容纳了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互联网资源等,检测资源丰 富,在国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将 10 万字符以内的论文上传到 该系统中,与资源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对比,TMLC2 便可检测 出学术论文与文献在词句及段落方面的相似之处,并采用不同 的颜色详细标注,系统计算出总相似比、去处本人已发表文章 后的重复率、去处引用后的重复率等。
根据 TMLC2 所检测出的相似比的不同,各大高校对于毕 业生论文的判定标准有所不同。 大部分高校以总相似比为标 准,要求学术论文总相似比在 10%~30%范围之内。 部分高校以 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章和引用后的重复率为标准,但是要求相似 性检测结果在 10%以下。
二 、高校学术论文“查重”存在的问题
自 2009 年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得以运用以来, 各大高校开 启学术论文“查重”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学术论文抄袭与 剽窃现象明显减少,有学者调查得出,2011 年至 2014 年复制比 在 0~10%区间的论文数量从 2011-2012 年度的 73%上升到 2013-2014 年度的 84%。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高校运用学术不 端检测系统进行论文“查重”工作,出现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的时间问题
对于检测的时间问题,主要是指高校对学术论文“查重”的 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的问题。 有学者指出,67%的高校只检测一次, 在盲审前或者答辩前进行,而 30%的高校则在盲审和授予学位前 各检测一次。 从样本数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对学位论文的 检测仅仅在盲审前或者答辩前进行一次。 但是在盲审到授予学 位这段时间段内,文献数据库以及学位论文的内容会发生一定的 变化。 这段期间内,数据库内论文文献的增加和更新可能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检测结果, 此外学生在答辩前或者盲审前检测结束 后,答辩过程中,学生可能还会发现文章中的很多问题,对文章的 修改变动性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检测的效果。
2.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结果的判定问题
首先, 各大高校对学术论文判定的标准存在很大的差异, 部分高校将相似比结果定位在 30%,而另一些高校将其定位在 10%或 5%,标准不一,缺乏一个科学的判定标准。 此外很多高校 对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论文判定采用统一的标准,硕士生论文一 般要求 3-5 万字,而博士生论文则要求 8-10 万字,以同样的比例进行检测,其重复的字符可能相差 1 万字之多。 因此如何对 相似比检测经过进行科学定位,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其次,人文社科类论文和科技论文在写作方法和文献的使 用过程中存在很大差别,但却采用相同的判定标准,这种现象 存在不合理之处。 有学者指出,科学研究是建立在大量查阅资 料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尤其在人文社科类研究中体现地尤为明 显 。
科技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大量使用一手文献,多是通过实验 研究及相关理论成果结合而形成的。 但人文社科类论文对资料 的调查和文献的运用具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理论性较强的综 述性论文,需要大量二手文献作支撑的,只有大量引用他人的 论点,才能够支撑其论文的科学性与逻辑性。 然而如果采取与 科技论文相同的检测和判定标准,那么综述性论文在论文查重 过程中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很多毕业生为了通过检测而不加 引用任何文献,或者有学生为了降低重复率,对文章进行大肆 修改删减,失去其理论依托性。 这就脱离了文献研究,在一定程 度上会导致所写作的论文缺乏理论依据,是不符合论文的写作 要求的。
3.检测的效果问题
TMLC2 文献数据库虽然囊括了学术期刊、 博学位论文等 多个数据系统,但是文献数据仍然是有限的,没有容纳所有的 数据库。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毕业生在写作论文时提供空隙, 避开 TMLC2 的数据库,在其他数据库中寻找参考文献,以降低 论文的重复率。 文献数据库的不同,导致检测结果也存在很大 的差别。 例如,存在一些学位论文,在 TMLC2 系统上总相似比 低于 30%,但是在其他系统例如万方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中却 超过 40%的现象。 因此仅仅依靠 TMLC2 系统的检测结果来评 判学生的学位论文,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并且大大降低了其检 测的效果。
三 、高校学术论文“查重”的改进对策
1.合理安排检测时间,提升检测效率
为了规避从查重工作到授予学位之前这段时间文献系统 的变化对于相似比检测结果的影响,同时确保高校能够承担检 测所带来的成本,本人认为高校应该安排两次查重工作。 第一 次查重时间放在盲审前或者答辩之前进行,其对象是全体毕业 生的学位论文。 第二次查重时间放在授予学位之前,本次查重 工作主要是进行抽查,建立严格抽查制度,针对学校毕业生的 人数比例进行随机抽查的方式,开展工作。 此外高校应该明确 查重工作的相关规定,提出查重过程出现问题后的相关连带责 任 ,以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对待该工作的认真程度。
2.科学制定判定标准,优化检测过程
高校在进行论文查重工作过程中, 不应该忽略不同学科、 不同专业之间的学术论文差异,针对不同论文应该采取区别对 待的方式。 只有科学制定判定标准,优化学位论文的检测过程, 才能真正保证高校学术的健康发展。
首先高校对博士生和硕士生论文的相似比结果的判定应 该区别对待。 不同学位层次的论文其判定标准应该不同,硕士 生论文规定 15%以下为合格,可直接参加答辩,而 30%以上为不 合格,由学校协商处置,而在 15%~30%之间的则有导师判定其 论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判定其是否能参加答辩。博士生论 文规定 10%以下为合格, 可直接参加答辩, 而 25%以上为不合 格,而在 10%~25%之间也由导师判定。 其次高校对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和科技论文的相似比结果判定应该区别对待。 对于人 文社科类论文,尤其是综述性论文的判定,高校应该以技术鉴 别为辅,以人的鉴别为主。高校应该将 TMLC2 系统的检测结果 仅仅作为一个参考标准,主要以指导教师的评审和判定,或者 专家组对论文的审核意见为准,判定该论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 行为。
3.综合运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确保检测效果
现阶段我国学术不端检测行为的盛行,导致利益群体在学 生群体中通过买卖学术检测系统而获取暴利现象。 此外,不同 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不同文献数据库进行垄断,从而影响检 测的效果。 针对这种市场经济弊端引起的暴利行为,政府可以 发挥“看不见的手”,对其进行宏观干预,将不同的检测系统进 行整合统一,综合成为一种囊括所有文献数据库的学术检测系 统 。 以弥补不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不同导致检 测效果不佳的现象,提高技术的全面和系统性,充分发挥科技 在学术不端检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当然,技术仅仅应该作为 一种参考标准, 仍然需要结合专家评阅及导师评定的方法,以 保障检测效果。
参考文献
[1]卢威.学位论文“查重热”的冷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1): 63-66.
[2]张浩,高国龙等.国内外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平台的比较研 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514-521.
[3]张军,赵清华.学位论文复制比检测:问题、对策与思考[J].学位 与研究生教育,2013(11):38-41.
[4]谷秀洁,张大为等.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管理策略研究 [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2,26(1):122-126.
[5]张福军.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TMLC2)在研究生 学位论文检测中的应用与思考 [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1): 78-81.
[6]刘蓉洁.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相似度检测工作的思考[J].安庆师 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4):146-148.
[7]黄杰.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浅析及有关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 检测系统(TMLC)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11-12.
[8]陈恺思.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研究[D].广西大学学报,2013.
[9]李济时.说“查重”,论学风[J].中国研究生,2015(9):18-19.
[10]杨再贵,许鼎.论文查重应区别对待[J].决策探索,2015(5):75- 76.

相关文章:从论文查重谈加强高职高专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