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毕业设计及其选题特点与案例解析 ——以华中科技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毕业设计为例
来源:论文查重 时间:2019-11-05 10:05:45
摘 要:结合华中科技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教育实践,提出研究型毕业设计作为该种学位毕业考核方式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并对研究型毕业设计之概念内涵
进行了阐述。其后针对研究型毕业设计选题之关联创新、选题尺度之小中见大等2大特点结合选题案例进行了解析。
1 背景阐述
1.1 研究型毕业设计的提出
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是培养学生具备未来
本行业高水平从业与执业能力而设置的一种
学位制度,将“毕业设计”作为该学位毕业考
核方式也是一种国际共识。但由于我国风景
园林本科毕业考核大多实行的也是“毕业设
计”;故而,作为“新生事物”的风景园林专
业硕士毕业设计如何比本科更进一层便成为
课程运行思考的初衷。
华中科技大学景观学系全日制风景园
林专业硕士“毕业设计”自2012年开设至今
已有6年,课程设定的运行总时长为一年;
期间分为开题、设计论文、毕业设计、毕业
答 辩等四大阶段,其教学时序安排及其组
织程序见表1。
课程运行中,围绕专业硕士学位毕业设
计如何弥补学生因实务与动手之“单纯”而导致的理论深度不足;如何使学生能将在研
究生阶段所获更好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融
会贯通;如何培养学生具备后职业时代的知
识自我更新能力等方面,笔者在指导中进行
过一定思索,并认为研究型毕业设计应为上
述诸问的重要求解之一。下面对其概念内涵
及其意义进行探讨。
1.2 研究型毕业设计的概念内涵及其意义
所谓研究型毕业设计即是学生结合研究
生阶段对风景园林学术理论、实践的深化认
识与把握,能以一定理论或实践之深度、角
度、前沿或热点之发掘、总结与研究为立足,
并将其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构思、深化的指
导与依据,且紧密应用于其中的一种毕业设
计方式。其中要求学生在做毕业设计之前或
其时需从事一项与毕业设计选题密切关联且
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课题研究;其研究成果我
们规定以7000字左右的、符合学术规范要求的“设计论文”形式反映①,而此后的毕业设计还必须紧密围绕论文研究成果进行落实,以“说到做到”。由此可知,研究型毕业设计的培养目
的并不是与风景园林学术型硕士比高低,而是重在寻求具有“知行合一”特色的培养之道,这也是风景园林本科同类课程之深度与层次所不
及的。
与此并行而又广泛被采纳的另一种以强调规划设计项目的综合性训练要求与重要环节过程体验特征的毕业设计则可称为综合型毕业设
计。两者类比,综合型毕业设计注重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的广度把握,而研究型则体现对项目的深度发掘;两者各有侧重而又各有所长。但
对于本科阶段已有过综合型毕业设计训练而又进阶专业硕士学位的学生,站在思维补缺以及思想层位提升的角度,研究型毕业设计则对其更有
帮助。
研究型毕业设计对建立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区别于本科或学术型硕士的培养特色、教授学生“深谋而后动”或曰“意在笔先”的规划设计思
想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锻炼学生的科研论文写作技能、使学生具备从业后的知识自我更新能力以致增强本单
位的学科积累与贡献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1.3 研究型毕业设计的选题及其特征
研究型毕业设计因“研究+设计”性质而使其选题具有一些自身的逻辑与特点。下面罗列笔者近五年所带研究型毕业设计并对其选题方面的
关联、尺度与形式等特征给予同步呈现(表2)。
对比分析该表,虽然其中存在选题类型有所偏好、选题风格有所倾向等问题,但却在以下4方面具有一定共性。①研究型毕业设计是分别针
对设计论文与毕业设计两者且是各有选题的;②选题运行以“真题假做”、“真题重做”为主且涵盖除“真题真做”以外的其余选题形式,这说明
选题形式符合教学进程要求之重要;③两者之题名虽因工作角度不同而有差异,但其间是以某共性基点为支撑而联系贯穿的,如从表中可梳理
出两者之间至少4种逻辑关联方式以及其中存在的至少6种创新关联方式;④选题尺度多以小处着手,即使是大问题亦是以特定视角为立足的。
由于第①、②点共性为师生熟知,故下文重
点围绕后2点并相应择取代表性选题案例给
予浅析。
2 相互关联而又体现创新的选题
研究型毕业设计之选题是联系设计论文
与毕业设计两大组成之媒介,以表2所列之有
限选题为例进行考察,从中至少可归结出其
间所存在的求本践行、递进延伸、归纳类比、
求证采用等4种逻辑联系;而其中所蕴含的核
心价值则是选题之新。
一般而言,一个独立自主的毕业设计因
其“原创性”而有“与生俱来”的创新,故而
选题之新主要针对的还是设计论文。结合风
景园林学科及其行业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特
点,其选题之新主要表现在新观点的提出、
新技术或新方法的研发与运用、对社会出现
的新问题或新热点的呼应与深挖等诸多方
面。下面以此为纲仅通过3个具有一定创新之
选题案例来窥探其中之典型逻辑关联。
2.1 案例B:提出观点——采纳应用
B案例便是以新观点为立足开展设计论文
研究并在毕业设计中采纳应用的佳例。其观点
的形成是基于开题过程中B案同学有感于我国
许多文化遗址均是在修路过程中被发现的,而
抢救性发掘工作受工程建设进度所迫往往匆
忙而又粗糙,以至该过程有时反而对文化遗址
造成破坏或导致其中的历史信息遗失。倘若此
时此段的道路(公路)改用桥梁,则不仅有利于
道路所越之处的文化遗址之从容整理与保护,
且对道路工程实施还有进度保障。由此而发的
便是该种条件下用何种桥型给予配合及其桥下
空间如何处理才能与文化遗址的保护相适应
的问题。为文化遗址保护修桥架路的观点拓展
了桥梁运用功能而成为其选题亮点。
故而B案同学将其兴奋点与此前在河南
省唐河县滨河景观带规划设计中遇到的因滨
河路贯通而需叠压该县最富历史记忆的滨水
景观——“南泉遗址”的问题结合,一个对其
设计论文与毕业设计均具有创新而又关联的
选题便油然而生。由此确定的题目便是“基于
文化景观保护的唐河县滨河路高架桥下空间
设计”。该设计论文及其毕业设计因关注了
桥梁的一种新建设功能与动因并结合实际给
予示范性运用而得以被中文核心期刊《世界
桥梁》录用发表。该期刊在桥梁工程设计与建设领域是有影响力的刊物之一。
2.2 案例M:方法研究——方法运用
虽然运用一种新方法解决规划设计问题
本身就具有创新价值,但若“发现”一种新方
法并良好地结合实践给予运用,对硕士研究
生而言是很难的;其间浸渍着师生共同的心
力与智慧。M案选题便是围绕借鉴性的“方
法发现”并在毕业设计中结合运用的佳例。
其选题是源自历史街区保护规 划与建
筑、市政工程设计中广泛采用的类型学规划
设计方法的启示。这促使该同学思考:此方
法为何不能借鉴延伸至门类众多的城市公共
环境设施的规划设计中呢?M案同学故据此
确定的设计论文选题便是“城市家具及其类
型学规划设计方法研究”,而其毕业设计则
定题为“基于类型学规划设计方法的珠海市
城市家具设置规划”。M案例的设计论文与
毕业设计因秉承“方法研究——方法运用”
的工作路径而连贯一体;其中的设计论文因
“弥补了国内这方面的欠缺”而得到《中国园
林》杂志的录用发表②。
2.3 案例P:切入热点——深挖角度
学生若能结合时代热点与问题进行选
题则不仅意味着时代给科研创新预留了很
大 发展空间,其中的建设性研究成果还会
对社会产生实际应用价值。下面以P案选题
为例说明。
其选题是基于近两年我国对海绵城市
建设的高度关注。随着对该方面问题探究的
越发深入,该同学认识到:我国广义的城市
道路不仅因其在城市建设用地中的巨大占比
(30%甚至以上)而成为城市最大的地表雨
洪面源发生地,且还被视为城市雨洪排放载
体而汇聚了约85%的城市降雨量。如此严峻
的道路雨洪矛盾促发该同学思考,为何不能
拓展视野而将附着于道路的公园绿地甚至道
路周边其他功能之附属绿地与上述绿地一起
为海绵功效的系统性发挥服务呢?据此确定
的设计论文题目便是“基于广义道路绿地支
撑的城市海绵道路网络系统构建研究”,相
应的毕业设计题目则为“武汉市花山生态新
城海绵道路网络系统规划设计”(图1)。其
设计论文与毕业设计因遵循“切入热点——
深挖角度——指导应用”的思想路径及其具
有深度拓展意义的视角,在体现一定创新的
同时两者还具有良好的递进延伸。由此可知,即使是新热点与新问题,若无一定角度或深
度的发掘也会流于泛泛而难以立锥的。
3 小中见大而又收发有度的选题
研究型毕业设计更为提倡的是对小现
象、小问题、小规律、小观点等的发掘与探
求。从小处着手进行论文研究,不仅因问题
之凝聚而有利于初识者切入;此中的成就感
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并为其未来的
知识更新获得一个成功体验。当然,即使是
大问题亦是可聚焦于小处而以小事大的。下
面结合选题案例说明。
3.1 案例K——立足小现象归纳类比
K选题是学生依靠自身的学术敏感捕获
小现象并给予归纳而在毕业设计中类比运
用的佳例。其选题是一项国金项目的延伸变
体——有关乡土卵石作景观的研究。该同学
在毕业设计之前曾为此进行过为期半年的相
关调研,故而其研究是有相当的素材积累且
选题大方向也是前定的。这为其建立该方向
之学术敏感并为此后的归纳类比思想发展奠
定了良好基础。
在开题之文献研究中该同学便注意到
一个小现象:利用卵石地材营造人居环境不
仅体现在拥有卵石资源的乡土民间,更有一
些当代的国内外精英设计师也热衷于运用
乡土卵石作景观进行现代建筑及其环境的
创作,其中不乏充满设计感而又富有地方韵
味的佳作。K案同学由此萌发了对该类景观
的乡土经验与现代设计经验两者进行归纳
总结并在毕业设计中借鉴运用的想法;这也
为其设 计论文与毕业设 计找到了一个不同
于以前视角且又具有归纳类比之关联逻辑
的立锥点(图2)。据此而有“乡土卵石作景
观及其现代设计研究”之定题。该设计论文
因“从小处入手”并遵循“学习地域——借鉴
精英——调研测绘——回哺乡土”之归纳类
比式思路而被《中国园林》录用发表③。
3.2 案例D——立足小问题类比延伸
在人居环境中寻求一些有关学科方面的
小问题,探讨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进而提出
解决方案是硕士生惯常的选题思路;若其解
决方案还能向相关领域有所延伸,则可能触
类旁通而产生以点窥面的更大功效。下面以
D案之选题为例说明。
D案同学在每天行经的校园中注意到:
校园公共绿地广泛存在因同学穿行而践踏有痕的问题。深入探究后该同学发现,借助校园绿地穿行其间因节约时间、无车行干扰、赏心悦目、规
避酷暑而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普遍行为方式;由于当前校园绿地路网大多按封闭式公园自成一体的布局思路无法满足同学上下课之瞬时性爆发
的、开放式的、点对点之间的穿行要求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因。该同学进而提出步行穿越功能应成为校园公共绿地主要功能之一的观点,并针
对其中的交叉干扰提出了一套综合性立体式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可延伸运用于城市开放公园绿地之道路交通系统的优化调整中;若放大思
维甚至还可成为缝合四分五裂之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手段。故而其确定的设计论文题目便是“基于步行穿越功能的城市开放空间规划设计研
究”;而其毕业设计则是立足论文观点收敛回归于校园公共绿地之路网的优化设计中(图3)。该案由于遵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延伸
放大——回哺校园”的工作思路而成为从小处着手进而小中见大同时又收发有度的佳例。
3.3 案例Q——立足小规律放大
牛顿受树上掉落苹果之启示而发现了重力加速度的存在,该自由落体规律若放大至宇宙星际空间则是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这即是小规律
放大而产生的 “一尘观恒河沙数,一沤见浩瀚大海”之功效特点。下面以Q案之选题为例说明。
该同学将视野聚焦于更为微观的方面,即立足道路的纵横剖截面来考察道路绿地的雨水渗滞系统。研究中该同学便注意到一个非常微观
的小现象:雨水从路面聚集(Source),经由切口道牙流经分车绿地中的地被(Path),并汇向其中植草沟中的溢水管(Terminal);由此便构成
了一个符合自然生态过程的、3部曲式的、最小而又完整的“初级”雨景单元——SPT。该规律若进行放大,海绵道路甚至海绵城市的总体系统
也是不同级别之SPT重复、链接、嵌套累加的结果。如此层层递进最终形成“初、次、支、主、超”等5种级别关系之SPT雨景单元体系。由此确定
的设计论文题目便是“城市道路雨景单元系统构建研究”,其毕业设计则为“武汉高新大道城郊结合段道路雨景单元系统规划设计”。该案因循
“揭示规律——层级放大——指导运用”的思想路径而得到毕业答辩评审专家的高度肯定与好评。
结语
华中科技大学作为我国第一批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授予权获得单位自2005年招收风景园林学非全日制专业硕士以来已积累了10余年的教育
经验;2012年作为我国最早实施全日制MLA的教育单位之一,对该类学位毕业设计课程建设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希望本文进行的研究性毕业设
计探讨能给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硕士之选题甚至毕业考核方式有所借鉴与启发。
上一篇:精准扶贫政策下环艺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及实施过程研究——以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保和瑶族乡介木村规划设计为例
下一篇:基于WordVBA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自动检测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