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 | 论文文献库 | 毕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毕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论文查重 时间:2019-10-24 10:51:19

摘 要: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毕业设计实践活动普遍流于形式。 具体表现在:形式单一、选题和研究路径固化、 缺乏个性化指导和关注。 为适应学院发展,在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中,须进一步发挥毕业设计在本科实践 环节的作用。 文章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为例,针对其专业特点,分别对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实验室、科技创新 与技能竞赛、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 实践证明,毕业设计多样化的实施对提高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毕业 设计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效果明显。
关键词:毕业设计;多样化;应用型本科;创新型人才
一、引言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政策的逐步推进 和落实,高校的“创新”工作正逐渐点燃。 毕业设计因其 具有较强的设计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已成为应 用型院校工科专业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 实践教学环节。 若不能进行有效的改革创新,仍采用传 统研究型的毕业设计形式进行下去,将有违应用型本科 培养的初衷, 不仅难以满足市场对人才多元化需求,还 不能符合差异化人才培养的趋势,更谈不上适应学生个 性化发展的要求。 如何对毕业设计形式进行改革,解决 当前大学教育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是应用型本科院校 都在探讨的问题[1]。
二、存在的问题
国内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已近 20 年,毕业设计却一直沿用传统的形式至今,不同于文科、 理科或一般性学科的毕业论文,工科毕业设计一般包括 实习报告、任务书、开题报告、设计图纸以及毕业设计说 明书,其特点侧重研究、缺乏实践,对应用型本科而言, 传统的毕业设计形式难于实现“双创”背景下应用型人 才的培养要求,使毕业设计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不仅 影响了质量,还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简称装备专业,或称装 控专业、过装专业、过控专业)作为机械、控制与化工的交叉学科,涉及原先的化工机械、炼油机械、矿业机械、 建材机械、轻工机械、自动化等专业。本文以装备专业为 例,通过网上 77 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 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选题过度集中,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毕业设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查显示,装备专 业毕业生从事的行业类别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 环保、 通用机械制造、制药、食品轻工、科研技术、机关单位、IT 电子行业和其他行业,分布情况见图 1。 并且不同高校 的装备专业,其就业方向有明显的倾向性,如中国石油 大学的装备专业就业明显倾向于石化企业,毕业后从事 石化行业的人员约占 61.3%。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装备专 业则主要服务于装备制造业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毕业后 从事装备设计和制造、 检测以及控制方面的人员较多。 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类型分布情况见图 2,其主要集中在 设备管理、生产制造、技术研发、技术支持、销售和其他 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市场需要装备专业各方面的技术 型、应用型人才,这也符合装备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的准则。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可知装备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实 践能力、创新能力,能从事过程装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制 造、监测检测、过程控制、设备管理、安全保障、运行维护 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因此,开设 了压力容器、流体机械、机械设计、故障诊断、装备制造、 过程控制六个方向的专业课程[2]。 不同专业课程题目分布情况如图 3 所示。 毕业设计选题明显偏向压力容器、流体机械和机械 设计三门专业课程,而机械故障诊断、装备制造、过程控 制方向的题目却为零。 对毕业设计选题情况再进行细 分,发现压力容器专业课方向选题占总数的 63%,其中, 换热设备选题占 32%,储存设备选题占 21%,反应设备 选题占 10%; 流体机械专业课方向选题占总数的 10%; 其他机械设计类选题占总数的 27%,选题类型分布情况 见图 4。 这种选题严重“扎堆”的现象同装备专业“重视 实践应用、可选方向较多”的培养计划不相符,不仅影响到部分学生“学无用武之地”,部分教师也会因毕业设计 的形式单一而无法利用学生资源来搞科研。 并且,选题 的过度集中,其题目必然会大同小异,缺乏创新,显然不 符合现代市场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 人才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3]。
(二)题目侧重设计,缺少其他领域选题
市场需要多元化的专业人才,这就决定了人才的培 养是多层次的, 所以毕业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设计” 层面上,更要向其他专业领域延伸。比如,在压力容器制 造领域、在役设备监测检测领域、现场控制领域、成套设 备管理领域、安全保障领域、运行维护领域等,同样需要 借助毕业设计环节来对所学知识进行检验。但这些领域 往往不能很好地用传统的毕业设计形式来表现,这就需 要毕业设计采用其他的形式来补充,因此,要对毕业设 计的形式进行创新,进行改革。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的单一必然会影响到内容的缺 失。 要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需要更 多不同类型的毕业论文题目来充实。虽然常州大学怀德 学院装备专业具有良好的专业积累和硬件水平,在师资 力量、设计资质、实习基地方面均具有较强实力,毕业设 计题目以科研工程项目为背景的占 70%,但毕业设计的 形式还是比较单一,主要用设计图纸和毕业设计说明书 的形式来表现,这不利于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
(三)缺乏个性指导,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强调因材施教,研究型高校的毕业设计强调理 论性、学术性,题目偏向“重理论,轻实践”;若应用型院 校的毕业设计还墨守成规, 不进行有效的改革创新,必 然会导致部分毕业设计质量难以保证,不仅影响到应用 型人才的输出质量,还有违应用型人才培养“重实践,懂 理论”的原则。 应用型院校的毕业设计形式应侧重实践 性、应用性、创新性。
如何满足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实践动手 能力强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应用型本科人才 培养的共识。 单一的毕业设计形式,显然不可能满足所 有学生的兴趣爱好,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力及特长,毕 业设计在内容上要允许多样化,在形式上要体现多样化。
三、多样化与创新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 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养成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 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传统研究型毕业设计形式单一,内容受限,已不能满足 大众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因此,毕业设计的内容和 形式需要多样化、需要创新。
(一)内容、形式的多样化
毕业设计的多样化不是降低毕业环节的标准,不是 否定毕业环节的作用,而是解决现阶段毕业环节存在的 问题,发挥毕业环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4]。 内容决定形式, 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形 式。目前,工科专业毕业环节的形式除了毕业设计外,还 可以通过创新的形式来表达具体内容, 如创新比赛获 奖、专利发明、考取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发表学术论 文、带有学术性的实践专业作品、参与产品开发、参与科 研立项或参与项目研究并完成一定工作、 成功创业、案 例分析、项目管理、方案策划等其他能反映学业水平的 毕业实践环节[5]。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在创新竞赛、 技能竞赛、创 新实验和创新科研中体现,更要在毕业设计实践当中体 现。 通过对毕业设计内容的革新,将毕业设计同创新与 技能竞赛、专业实验创新及科研、校企合作等进行结合, 形成了新的毕业设计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创新能力[6]。
创新竞赛题目在形式、内容、难易度等方面都与毕 业设计选题较为类似,并且大多数学生也非常愿意结合 与竞赛相关的课题进行毕业设计。尤其是参加过竞赛的 学生,希望把竞赛的题目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 若将做 过的创新竞赛题目进行拓宽和延展,并结合学生的专业 方向,拟定出毕业设计题目,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 趣,通过动手做出实际的系统或演示装置,对培养学生 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提高学生解决 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效果明显。近年来国家 级、省级创新竞赛,如数学建模、大学生“挑战杯”、机器 人大赛等各种创新竞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衍生,将他 们同毕业设计相结合,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 践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同时,用创新比赛获奖或专利 发明的新形式来代替毕业设计,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技能竞赛市场普遍反映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较弱、 岗位适应性慢、缺乏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 若学生在学 校实验室提前接触相关操作,提高专业技能,取得相关 的操作资格证书,如超声、磁粉、渗透检测证书、焊工证 书、绘图员证书等,不仅适应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还培 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可作为毕业设计形式的备选 项[7]。
创新实验也可融入到毕业设计过程中,通过让学生 参与到开放的实验环境和氛围中进行创新训练,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毕业设计借助 专业创新实验平台,是培养实践性创新人才,提高毕业 设计质量的有效途径。 同时,学生自己可用公开发表的 学术论文或带有学术性的实践专业作品来代替毕业设 计,是一种很好的毕业设计形式。
产学研依靠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各自的优势资源, 实现各种要素的最佳组合,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获取创 新型成果,可促进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活动。 毕业设计 同企业、科研院所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的具体项目设 计,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 新的毕业设计形式, 具体形式可以是参与新产品开发、 参与科研立项或参与项目研究并完成一定工作、专利发 明或者成功创业。
四、结语
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 学环节,应用型院校的毕业设计更应凸显“应用”的重要 内容,不同的内容需要更加灵活的形式来体现。 通过创 新竞赛、技能竞赛、创新实验和创新科研为载体的毕业 设计,其质量较以往有明显改善。
毕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不仅适应了社会对人才多 元化的需求, 有效解决了大学教育与实践相脱节的弊 端,适应了大众教育对本科教学的要求;还调动了不同 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和能力发挥的空间,对优秀人才 的脱颖而出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基于顶岗实习的高职毕业设计改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