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 | 论文文献库 | 地方高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创新模式研究

地方高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创新模式研究

来源:论文查重 时间:2019-10-15 16:30:39

摘要:实践教学在工科高等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保证工科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实现的最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分析榆林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模式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考研一体化创新模式,并指出了 具体实施办法。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地方高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查重;创新模式;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实践教学在工科高等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 位,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强化学 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探索现实可行的 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 环节…,也是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与关 键旧J。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独立地进行工作,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重要综合性 实践环节,是由学生到企业员工角色转变的一次实 训演练,也是保证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最 重要的环节。
本文通过分析榆林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现有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积极进 行教学改革,提出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考研 一体化创新模式。巩固和强化学生所学理论知识,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专业 素质,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工程意识。为学生的 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1传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很多地方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 为根本,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大幅 度提升,但实践教学依然是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 尤其在学生进入大四之后,有理论课程的学习,也有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的训练,同时还要兼 顾就业、考研等工作,导致很多教学环节被简化,不能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本文对我校毕业实习和毕业 设计现状进行剖析,指出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 要问题。
1.1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在时问上与学生找工作冲 突
榆林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集中 安排在第七学期寒假进行,毕业设计从第七学期末 开始一直持续到第八学期结束,共历时14周,毕业 实习与毕业设计的时问正值学生找工作的高峰期。 生源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关中以及山东、贵州、广西 等地,这些学生的就业意向大都在榆林地区之外,学 生频繁到外地参加招聘会,已无法安心学习,毕业实 习与毕业设计部分环节弱化,处于无序状态,已严重 影响到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质量。
1.2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
榆林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实习与 毕业设计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毕业实习紧密 结合毕业设计,以设计组为单位,由各毕业设计指导 教师统一组织进行。一般分成三个小组,给水工程 组、排水工程组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组。毕业设计 一般根据所在的小组情况,进行一座中等城镇的给 水工程设计(包括给水管网、取水工程和水处理厂) (给水工程组)、排水工程设计(包括雨、污管网和污 水处理厂)(排水工程组)或进行一栋高层建筑或小区的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包括建筑内部给排水系 统、消防给水系统和室外给排水部分)(建筑给水排 水工程组)。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基本都是 固定不变的,学生不能自主选择。然而进入大四,学 生的求职意向或考研方向基本已经确定,学生对毕 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趋势。现存 的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已影Ⅱ向到了学生的学习热 情。
1.3缺乏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与双师素养教师
榆林学院是一所地方普通院校,其科研水平及 社会服务能力与“985”、“211”院校尚存在一定差 距。且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年龄、职称结构 偏低,研究方向有限,为实习承接单位提供的服务较 少,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并未和实习基地建立双 赢的利益关系。同时由于企业存在技术保密、担心 学生损坏设备以及以获取经济利益为首要任务等多 方面因素,致使一些仅由人情关系维系的实习基地 不够稳定,实践环节的安排随意性较大,效果不够理 想。
校内“双师素养”教师数量不多,教师队伍工程 经历不足,对学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力度 不够,使得实践教学成果质量不高,学生应用能力培 养不足。
1.4毕业实习过程管理和监督缺位,考核方式有待 改善
毕业实习多成批量进行,时间缩水,以参观和听 报告形式为主,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机会少,更难以 接触到先进的设备和工艺¨J。与毕业设计选题联 系不够紧密,不能为毕业设计提供更好的支撑,尚未 达到毕业实习的教学目的。考核形式单一,仍以实 习报告为主,这也使得部分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视 程度不高,敷衍了事,实习积极性不高,职业素养并 未得到明显提升。
2构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考研一体化创新模 式
榆林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以往大四的 教学计划中,第七学期以理论课程教学及相应的课 程设计为主,寒假期间集中进行为期两周的毕业实 习,第八学期主要进行毕业设计,期间一直穿插考 研、就业等多项事宜。各项任务安排接踵而至,学生 经常一心几用,不能顾及全部,无法高质量地完成各 项任务。事实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考研三 者相辅相成,可看作一个有机整体,不需要作为不同 环节分别进行设置。
为有效解决我校传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学 模式存在的问题,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岗位 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我们提出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考研一体化创新模式。所谓毕业实习、毕 业设计、就业考研一体化创新模式,即将三者融为一 体,同时进行。毕业实习以收集毕业设计所需的相 关资料,进行专题调查为主要内容,它紧密结合着实 际的设计工作,与毕业设计一起,共同提升学生的执 业能力,从而提高就业考研竞争力。构建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就业考研一体化创新模式,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缓解学生压力,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培养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现就实施办法从以下四 个方面进行探讨。
2.1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考研三者融为一体, 共同进行
把主要的专业课程安排在大四之前完成,大四 主要进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考研等工作。在 第七学期中期之前完成毕业设计选题工作,给学生 下达任务书。到第七学期末,使学生掌握毕业设计 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校完成毕业设计的 基本框架。第八学期,学生结合自身的毕业设计题 目,到相关企业、实习基地进行毕业实习。毕业实习 不再集中安排,而是穿插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 毕业实习为毕业设计提供实践平台,学生根据毕业 设计题目参与实习,丰富毕业实习内容,二者相辅相 成,互相支撑,以使学生获得实践技能、岗位职业能 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共同目标。在毕业实习和毕业 设计过程中,同时安排就业指导,把就业元素贯穿到 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实习单位就业。学生专业 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就业考研竞争力,并且很 多学生的实习单位就是将来的就业单位,通过这次 “预就业”机会,毕业后可以直接参与企业运行,这 也是学生寻求就业的一种方式。
2.2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模块化,实现学生的自主 选择
根据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把毕 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分为给水工程(包括给水管网、 取水工程和水处理厂)、排水工程(包括雨、污管网 和污水处理厂)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包括建筑内 部给排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和室外给排水部分) 三个内容模块。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学生进入大 四之后,其人生目标、求职意向、兴趣爱好或考研方 向基本已经确定,可根据自身情况在某一模块中自 主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及毕业实习内容,满足学生多 元化需求M J。例如,将今后计划从事水处理工作的 学生安排到供水、污水处理等单位进行设计和实习, 将签约施工单位的学生安排到各大建筑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开展设计和实习,考研学生可以根据考研 方向结合教师科研项目进行设计和实习。这种以需 求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3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形成科 研团队。通过优先向实习基地提供成果转化,技术 服务和科研合作以及为相关企业部门提供职工培 训、职业技能认证,向实习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等办 法,加强与实习基地的合作,建立校企双方共赢模 式,确保实践教学基地的长期性和稳定性¨J。 争取一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及实习内容来 源于求职企业,在企业中边实习边做毕业设计。并 聘请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与学校教师优势互 补,形成“校内外”双导师制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和实 习[6]。可以充分发挥企业技术骨干实践经验丰富 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执业能力。
2.4构建“校企联动,评价反馈与持续改进”的质量 倮征依系
在校外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 始终保持与企业工程人员的沟通与对接。对于表现 优秀的学生,按计划周期性地向在校生进行成果展 示汇报和实践经验交流。把企业参与及评价作为外部监控的主体,使其与校内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等形 成闭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采用“平时表现+实 践成果PPrI’汇报+答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由企业工程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评定成绩。不仅 使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成果得到行业市场的检阅, 也可以为实践教学积累宝贵经验,鞭策教学改革进 一步深化。
3结语
我国高等学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普遍 缺乏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 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分析榆林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 程专业现有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提出了毕业实习、毕业设 计、就业考研一体化创新模式。并从毕业实习、毕业 设计、就业考研三者融为一体,共同进行;毕业实习 和毕业设计模块化,实现学生的自主选择;建立稳定 的实践基地,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构建“校企联 动,评价反馈与持续改进”的质量保证体系等四个 方面指出了具体实施办法,为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 型人才目标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毕业论文导向的专业选修课沉浸式融合思路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