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 | 论文文献库 | 本科毕业论文试验结果调查与记录常见问题与对策 ——以植物组织培养试验为例

本科毕业论文试验结果调查与记录常见问题与对策 ——以植物组织培养试验为例

来源:论文查重 时间:2019-10-10 07:06:26

摘 要:试验结果调查与记录是获取毕业论文原始数据的基本途径,但本科毕业实习生在试验结果调查与记录中 存在思想认识不足、调查方法欠缺、结果记录不规范等诸多问题。 以学生开展植物组织培养领域相关试验研究为 例,对毕业实习生在试验结果调查与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应遵循的原则、调查与记录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了阐 述,以期为本科毕业实习生开展毕业论文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论文查重;试验结果调查与记录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 知识和专业技能,发现、分析、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 的一项科研训练,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 独立工作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2] 。 近些 年来,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甚至质量下滑是一个 不争的事实,这其中既有管理体制与指导教师的原 因,也有学生自身认识不足与专业能力不强的因素, 而学生缺少系统的科研训练与指导是导致本科毕业 论文质量下滑的主因[2 -3] 。
试验性毕业论文一般包括选题、开题(试验设 计)、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答辩等几个环节。 其中, 对选定的课题开展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调 查与记录是获取科学资料数据、获得感性知识的基 本途径, 是形成、 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实践基 础[4] 。 在多年的毕业实习生试验指导实践中发现, 学生在开展植物组培相关的课题研究中,对试验结 果的调查与记录十分迷茫,存在不知道何时调查、调 查什么、怎样调查、如何记录等诸多问题。 因此,本 文以植物组织培养试验为例,对毕业实习生在试验 结果调查与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应遵循的原则及结 果调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探讨,以期为毕业实 习生顺利开展试验研究,进而获得完整、详实、准确 的试验数据提供参考。
一、试验结果调查与记录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重视试验课题的“做”,忽 视试验结果的“调查”
在植物组培试验中,毕业实习生对“做试验”比 较积极,并能认真对待。 当试验材料进入培养环节 后,却认为万事大吉,忘记或忽略了培养过程中或培 养结束后的试验结果的调查。 仅从试验目的而言, 试验结果的调查与分析比单纯的“做试验”更重要, 因为无论试验设计如何巧妙,试验方法如何正确,若 得不到详实、正确的试验数据,将前功尽弃。 因此, 毕业实习生一定要重视试验结果的调查与记录,这 是毕业论文撰写的资料来源与基本保障。
(二)调查方法欠缺:不知道何时调查、调查什 么、怎样调查
对于客观性的试验结果(如从仪器设备直接读 取试验数据),试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相对简单; 但对于主观性较强的试验结果,如苗长势、株高、根 长等性状指标的调查,学生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 何时调查、怎样调查。 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一是错 过最佳调查时期。 在植物组培试验中,培养物的生 长发育是一个缓慢动态的过程,不同处理间的培养 物的生长差异(或性状表现)通常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最大,此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基营养 成分的耗尽,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渐渐趋同,并最终 黄化枯死。 学生在材料培养的初期,积极性很高, 观察频繁,但在培养的后期,慢慢松懈,许久不进行 观察,乃至错过最佳的观察调查时间。 二是不会调 查。 面对组培的材料(如试管苗),学生虽能观察 到不同处理间的材料的生长差异,也能辨别孰优孰 劣,却不能将这种差异与优劣进行准确而详实的描 述与记录,不清楚性状调查的重点、需要调查的性 状指标、如何表述与记录等。
(三)记录规范缺失:结果记录缺乏系统性、完 整性、规范性与严谨性
学生对试验结果的记录随意性很大:匆匆带几 张白纸,草草记录只言片语,结果记录简单潦草、杂 乱无章;结果调查完后,常将之束之高阁,当再度捡 起时,由于记录信息不全或杂乱而难以对试验结果 进行整理与分析。
1.结果记录不系统、不完整 实习生在结果调 查前,常缺乏认真的思考与筹划,从而导致结果记录 时盲目、随意、任性:想到哪,记到哪,看到啥,记录 啥,结果记录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 对于植物组培 试验,结果记录应当包含处理编号、调查日期、培养 周期、调查内容、调查指标、调查方法、附注说明等内 容,并且每一试验处理都应包含所有要调查记录的 项目,即使该处理的性状调查指标(如成苗率)的数 据为零,也应当记录完整。
2.结果记录不规范、不严谨 在试验结果记录 中,学生往往用含糊的定性描述来阐述试验结果,如 很好、较好、较多、较高等词汇,缺少对所调查性状优 劣的详细阐述与明确界定。 这样的结果记录模式存 在概念模糊、可比性差、证明力弱等问题,不宜在科 技论文中运用。 另外,在测定定量化的性状指标(如 株高)时,缺少测量标准或标准不一,数据记录只有 数值没有单位等,这些都是毕业实习生在试验结果 记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试验结果调查与记录的方法
(一)试验结果调查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调查前对试验结果有预判,调查时需要细 致观察与辨别,记录时应当尽详尽细。 在植物组织 培养试验中,培养物在培养过程中的变化,无论是细 胞的形态发生还是苗的生长发育,一般是缓慢且细 微的。 除可借助仪器直接检测并读取数值的试验结 果外,多数情况下,需要肉眼观测或做切片进行显微观察,观察者事先对可能出现的试验结果应当有所 预判,在结果调查过程中加以验证。 结果调查一定 要耐心细致,既要以培养周期为纵轴,观察培养物随 培养时间的延长所发生的变化,也要在不同处理间 或与对照间进行横向比较,以辨别不同处理间的性 状差异。 在对试验结果缺乏认知的情况下,结果记 录应当尽详尽细,做到宁可到时(撰写论文时) 不 用,也别出现想用时却没有(结果记录)的情况。
第二,结果调查与记录要有前瞻性与目的性,要 服务于今后的毕业论文撰写。 学生在调查试验结果 时,往往将当前的结果记录与今后的论文撰写割裂 开来,仅单纯的为记录结果而记录,很少考虑所调查 的试验数据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在后期的论文撰写 中怎么使用等问题。 学生在结果调查时,应当弄清 调查的结果或数据所能揭示的问题,如试验因素的 影响与作用、性状表现的规律等,明确这些结果或数 据在后期论文撰写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三,尽量采用定量化的性状调查指标。 相对 于对性状的定性描述,定量化的性状调查指标客观 性更强,更具可比性和说服力。 在试验结果调查中, 应当发掘与运用定量化的性状调查指标,尽量少用 定性的描述。 在无定量化的数据指标可用的情况 下,若进行定性描述,也应设定易于判断与辨别的描 述标准,使之具体化,以便于读者更易把握与理解。 比如用绿豆、黄豆、花生粒来类比马铃薯试管薯的大 小。 此外,对于定性调查指标,采用分级或分类型, 并用对应的数字或字母、符号等标记,也是一种行之 有效的方法。 如陈靖等将玉米幼胚形成的愈伤组织 根据其质量分成Ⅰ、Ⅱ、Ⅲ三种类型[5 -6] ,赵元增等 用“*”的多少来表示太行菊不定芽块中枯叶的发 生程度[7] 。
第四,结果调查要有所侧重,重视试验因素造成 的不同处理间的性状差异。 一般而言,凡是能有力 支撑结论的性状特征与特性都是试验结果调查的重 点,一定细致观察、认真思考、详尽记录。 在植物组 织培养试验中,若其他试验条件一致,处理组与对照 组间以及不同处理组间的培养物生长差异,一般是 试验因素(变量)引起的,能够反映试验因素的影响 及其规律,这应是结果调查的重点。 此外,反映培养 物生长差异的性状指标可能不止一个,这时应当确 定哪些是关键性的调查指标,哪些是辅助说明或补 充性的指标,一定在结果观察与记录时就要搞清。 例如,在禾本科植物的愈伤组织诱导试验中,由外植 体诱导愈伤组织并不难,而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与否、诱导率以及形成量是衡量植株再生体系优劣的 关键[8] 。 因此,在建立禾本科植物植株再生体系的 研究中,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与形成量是结果调 查的关键性调查指标,而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出愈 率)只是辅助性的次要指标。
(二)试验结果调查的过程与方法
组培试验结果调查的过程一般是:先总览所有 的试验处理,把握培养物的总体生长状况,并参照试 验因素(变量)的变化,观察培养物的生长变化及其 规律,确定要调查的性状指标及其调查的重点;然 后,详细观察与记录各个处理的培养物的生长表现 及其典型的特征、特性。
第一,总览所有试验处理,确定结果调查的重点 与调查项目。 根据试验因素或试验目的不同,将密 切相关的所有处理拿到观察室,并按照处理编号(或 试验因子的变化)的次第顺序摆放整齐,纵观所有处 理的试验材料的生长状况。 目的主要有:一是发现 植物材料随试验因素(变量) 的变化而引起的培养 物的生长变化及其规律。 如随着培养基中植物激素 含量的提高、培养物有无愈伤组织的形成及其形成 量的变化、根的形成如否及根数和根长的变化等。
二是确定需要重点调查的项目,明确具体的性状调 查指标。 一般而言,由试验因素(变量)引起的不同 处理间的培养物的性状差异,能够反映试验因素的 作用与影响,因此培养物在处理间的性状表现“差 异”应是结果调查的重点。 明确结果调查的重点后, 需要进一步确定如何应用定性或定量化的调查指标 将试验结果记录下来。 例如,若发现不同处理间的 幼苗其株高存在明显的差异,那么“株高”就是性状 调查的重点。 为了反映不同处理间的株高差异,结 果调查时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直接测量株高,求 平均值;也可以将株高设定“低、中、高”三级,分别 调查处于不同株高级别的植株数。 三是设定性状调 查指标的测定标准。 对于每一项性状调查指标,都 应当设立严格、一致、易把控的调查标准,并且将该 标准用于所有处理的调查。 如植株生根率的统计, 植株形成多长的根才能算作已经生根,是茎基露白、 肉眼可见还是根长达到一定长度。
第二,分别调查各个处理的培养物的生长状况。 按照既定的调查重点和调查指标,本着“细致、耐心、 发现”的精神进行认真的调查与统计。 可依据试验 因素的类型或试验因素的设置水平,按照一定的次 序(如激素浓度水平由低到高)进行顺序调查;也可 采取有针对性的比对观察,例如处理与对照、存在单一试验因素差异的两个处理,可放在一起进行比对 观察,这样更容易辨别两两之间的差异,弄清试验因 素对培养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同一试验的一系列处理的结果调查与记录最好 由同一人完成。 由于不同人的辨别与判断标准存在 差异,对于主观性较强的性状 (如愈伤组织的颜 色),不同调查者的观察与描述往往不一,若不同处 理由多人调查,处理间的试验结果往往不具有可比 性。 二是认清培养物所调查性状的典型特征、特性。 与机械化生产不同,即使在同样的组培条件下,组培 苗的生长状况也不可能完全整齐一致,同一处理内 的不同培养瓶间甚至同一培养瓶内的不同植株,其 生长状况往往都存在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 弄清某处理的培养物的典型的性状特征。 一般而 言,同一处理内大部分材料的性状表现应当就是该 处理的典型特征。 对于偏离典型性状特征的个别材 料,应查清性状表现出现偏差的原因是随机误差,还 是由于杂菌污染、培养基分装不均、接种材料大小不 一等因素引起。 若是因试验错误引起的性状偏差, 应剔除对应的试验材料,其试验数据不能计入最终 的结果统计中,并设置相应的重复试验加以验证。
(三)调查结果的记录与整理
试验结果的记录模式虽无定式,但记录应当清 晰、规范、完整、严谨,具有系统性与条理性。 不论记 录时间过去多久,任何一个查阅者都能看懂,且不会 产生歧义。 为此,在试验结果调查之前,应当制作规 范的调查表格;调查结束后,应当趁热打铁,结合头 脑中的感官印象,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并将结论 附于调查表格之后。
1.调查表格的组成与制作 为了使结果记录规 范、清晰,结果调查前可根据调查内容与调查项目制 作调查表。 调查表一般由表题、表头、表身和表注四 个部分组成:表题包含表序与题文,当存在多张调查 表格时,可按照一定的顺序编码表序,题文应当表明 试验名称及其主要调查内容。 此外,在表题下最好 进一步标明处理的编号、接种材料名称、培养基组 成、培养条件、接种日期、调查日期、调查人等信息, 使单张表格的试验信息完整表头由各栏头组成,应 当表明需要调查的各项性状指标(如愈伤组织诱导 率、株高、根长、根数等)及其单位(如%、g)。 表身 是表格的内容主体,由若干行、栏组成,栏的内容有 项目栏、数据栏及备注栏等,要根据所填数据多少预 留出合适的空间。 表注是对表格中某些项目进行的 补充说明,如株高的测量方法、调查指标的分级标准及其说明等。
2.试验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结果调查结束后, 将所有调查表格按照表序进行排序,并装订成册。 为使试验信息更系统完整,可为装订好的表格制作 “封面”,注明试验材料与方法,包括试验材料、研究 内容、技术路线、接种方法与时间、调查时间、培养基 组成、培养条件、性状调查指标与方法、试验异常与 存在的问题等信息。
结果调查结束后,需要再次检查、核对所获得的 试验数据与记录,对于记录中的笔误、不完整、不规 范甚至错误的地方,应再次观察培养材料,及时修正 与完善。 另外,调查记录的结果只是原始试验数据, 只有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揭示试验因素的影响及 其规律。 因此,调查结束后,应当趁热打铁,结合头 脑中的感官印象,对原始数据进行梳理与初步分析, 并将分析结果或结论附于调查表格之后。 在撰写论 文时,需要进一步对试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如方差 分析和显著性测验,以此确定试验因素的真实影响 及其规律。 对于表现异常的试验结果,应当深入分 析原因,必要时可设置重复性试验进行验证或矫正。
三、小结
开展课题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认真调查与记 录是获取原始数据资料的基本途径,是试验性科技 论文写作的基础,对于初步接触科学研究的本科毕 业实习生而言,应当熟练掌握试验结果调查与记录 的方法与技巧。 植物组织培养是离体条件下的无菌 培养,其培养基质(培养基)与培养条件(人工控制光温等)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与局限性,培养物的生长 发育缓慢而动态,在对植物组培试验结果进行调查 与记录时,应当根据试验目的与试验材料的培养特 性,时时观察培养物的动态变化,把握好结果调查时 间,确定结果调查的重点及性状调查的定性、定量化 指标,认真、细致地调查与记录每一试验处理的培养 物的典型特征与特性。

相关文章:科研实践创新型导师制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