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 | 论文文献库 | 研究生论文写作中深层科学文化的缺失及培养对策

研究生论文写作中深层科学文化的缺失及培养对策

来源:论文查重 时间:2019-10-01 15:30:19

摘 要:研究生论文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和水平的体现,更是研究生培养单位培养水平的标尺。当前研究生论文存在的主要问 题不是研究生专业知识的缺乏,更多是深层科学文化的缺乏。加强对研究生的深层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已成为提升研究生论文质 量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论文查重;深层科学文化;研究生
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属性有很大不同,研究生在学习 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科学研究,处于从学生到研 究者的过渡阶段。当前,研究生已经成为我国科学研究 的新生力量,并将成为我国科学研究的主力军。研究生 论文是反映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一面镜子,也 是衡量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把标尺。尽管我国研 究生培养质量总体上一直呈升趋势,但有待提升的空间 仍然巨大。
一、研究生论文存在深层科学文化缺失问题
根据近几年研究生论文盲审和抽检情况看,研究生 论文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主要问题不是专业知识的欠 缺而产生的科学性错误,更多的是由于科学方法、思想、 精神等深层次科学文化素质缺乏或相对不高导致的论 文质量低下。
1.系统性失衡
研究生论文系统性失衡主要有两种情形:其一,研 究生论文对重点问题的研究不充分。当论文涉及问题 较多时,研究生们通常因缺乏整体意识,分不清主次,从 而出现“以次为主”或“平均用力”而导致的结构性失 衡。部分研究生经常会对重点问题吝啬笔墨,对非重点 内容夸夸其谈,导致论文重点不突出,或者出现多个重 点,而游离论文主题。部分研究生论文题目宏大,开场 气势很足,但由于对论文核心问题研究不透彻,行文时 故意避重就轻,造成论文核心问题未能充分展开,最后只能草草收场。[1] 其二,论文结构不清晰。当前研究生论文类型以理 论研究居多,此类型论文常常出现文章思路不清晰、论 文结构混乱、层次编排不合理等问题。[2]论文脉络不明 晰、缺乏逻辑性,容易让读者产生认知上的混乱。 论文系统性失衡反映出部分研究生尚未把握论文 的整体架构,往往陷入局部不能自拔,以及未能打通整 体与部分的逻辑通道。这里面有研究生对相关科学知 识理解不深的原因,但追根溯源是研究生对科学思维方 式的轻视和忽略。许多研究生还在延续大学生的学习 方式,只注重对科学知识的累积,对贯通科学知识的思 想以及背后隐藏的逻辑视而不见。论文应该是相互联 系、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研究生做论文需着眼于重点 问题,做到大处着墨,同时兼顾非重点,充分保证论文的 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
2.创新性不够
众所周知,科学研究的价值在于突破和创新,创新 是一切论文的生命力,研究生论文也不例外。创新性不 够是目前研究生论文的最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论 文题目不新颖。题目不仅是论文的门面,也对论文质量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少研究生论文题目过于老套, 且重复使用率偏高,使得论文初始色调暗淡无光。二是 论文观点不新颖。个别研究生对已有的学术观点生搬 硬套,或者稍作改动便占为己有,典型的“换汤不换药”, 仅一剂“药方”被反复换水煎熬,到最后熬出的药汤如同 白开水一般,对病理已无药效可言。三是研究方法不新颖。[3]学术创新往往会产生新的研究方法,而新的研究 方法又会推动学术向前发展。但在现实中,研究生往往 直接沿用原有方法,很少考虑运用新的研究方法进行新 的论证。研究生论文普遍存在创新性不够的问题,足以 说明不少研究生缺乏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这两者都是 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
3.学术道德失范
近年来,学术不端现象屡禁不止,有愈演愈烈之势, 研究生论文更是“重灾区”。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主要 表现为:(1)弄虚作假,捏造、伪造数据;(2)剽窃、抄袭他 人学术成果;(3)由他人代写或为他人代写论文;(4)一 稿多投、多发。[4]很多研究生没有强烈的研究欲望,不勤 于思考和实践,心态浮躁以致不能全身心投入研究中。 譬如,搜集资料而不整理材料、不通盘考虑论文架构、不 用心挖掘论文理论与实践价值等;自身没有学术定力, 又急于求成,或临近交稿日期,于是走“抄袭”的下策,经 过复制粘贴、东拼西凑,一篇看似完美的成果便呈现在 眼前;“快餐式”的操作方式正中“坐享其成者”的下怀, 不少研究生沉迷其中,乐此不疲,不以为羞,反以为荣。 尽管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能简单地把 责任推向社会。主观原因还是部分研究生没有树立严 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对科学研究没有敬畏之 心,缺乏科学信仰,从而导致学术道德沦丧。
二、深层科学文化对研究生论文写作的意义
科学文化像人类的其他文化一样,分为器物、制度、 观念三个部分。[5]究其观念层面的科学文化包括科学知 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道德规范。[6]客观实证的东西 是科学文化之“体”,属于科学文化的形而下层面,科学 的思想精神和价值观是科学文化之“魂”,属于科学文化 的形而上层面。[7]科学文化是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层面 的有机统一。本文把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手 段、创造的科学产品等相对表面的科学文化称为表层的 科学文化;把内隐的、无形的精神层面的科学文化称为 深层的科学文化,内容包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道 德、科学信仰等。文化本无高低之分,这种分类是相对 的。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科学文化向更深层发展,会 滋生出求真、批判的创新精神,协作、奉献的科学道德, 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
总体而言,我国的研究生已基本上参与到有关的科学研究中。虽受到学制的影响,参与的时间不长,研究 的广度与深度比较有限,但其论文的准备、写作与完成 还是可以视为一项小规模且又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索活 动,因此研究生要具备一定的深层科学文化素质。
1.提升论文学术价值
论文的学术价值一般体现在科学性、理论性、创造 性以及规范性等方面,而深层科学文化的内涵和性质决 定了它是学术价值的有力保障。
(1)保障论文科学性
任何一篇学术论文的写作目的都是为了揭示事物 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科学性是学术论文的基本属性, 研究生论文也不例外。深层科学文化中的科学实证态 度以及科学实证精神则是论文的科学性的重要保障,尊 重实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要求研究生每前进一步 都要有可靠的证据;也要求研究生对研究对象持客观中 立态度,“有几分根据,讲几分话”,使研究结论逼近真 理。实证精神可使研究生在论文写作中避免一些不切 实际的空想和臆造,确保论文结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2)保障论文理论性
研究生论文是一种学术性的理论文章,不是要求研 究生简单地叙述事物外部直观形态和演化过程,而是要 求对事物或者现象进行研究,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与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的理论表达。深层科学文化 中的分析方法以及背后蕴藏的一丝不苟的分析精神,会 为研究生提供“解剖”式的研究思路,实现对客观事物及 其规律准确的认知。论文写作过程中,研究生通过逻辑 分析能对事物及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全面梳理,通过严 密的逻辑论证实现对事物内在必然性的把握,从而提升 论文的理论性。
(3)保障论文创造性
创造性又称创新性,是科学研究与学术论文的生命 力,保持创造性的关键在于研究者拥有批判精神和创新 精神。批判精神是理论创新的动力,是科学不断进步的 关键。在各种批判的推动下,科学理论必然会使自己的 逻辑体系更严密,使实验数据更精确,进而不断打破成 见,推陈出新。批判精神在研究生论文中反映为“否定 之否定”,要求研究生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不断对已 有的学术理论或权威的观点进行分析和判别,实现破旧 立新。做到在批判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所以,批判 精神是研究生论文创新的必要前提,开拓创新是深层科 学文化的核心内容,更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精神实质。创新精神是科学研究创新动力的源泉,为研究生论文写作 创造性提供直接、根本的保障,创新精神能让研究生开 拓研究新视野、引入研究新方法、拓展研究新空间。
另外,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研究者也会自然而然 地产生尊重科学、崇尚真理、献身真理的高尚情怀,这也 是深层科学文化中科学精神产生的实践机制。科研论 文无疑是这一科学探索过程的理论表达,必然要求研究 者把尊重科学、崇尚真理、献身真理的高尚情怀融入写 作过程中。因此,拥有深层科学文化的研究生在论文写 作过程中会产生无穷的求知欲,更全面、深刻地把握客 观世界的内在规律。
2.保障研究生论文的学术道德
学术道德失范原因众多,涉及社会因素和个人因 素,其中个人因素是造成学术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主 要表现为研究生学习动机功利化以及研究生学术能力 不足,而深层科学文化可以有效保障研究生的学术道 德。因为,科学研究活动和论文写作过程存在本质上的 一致性,前者是科学研究的实践行为,后者是理论表达 过程;实践过程中研究生的积极主动性、理论客观性以 及批判实践性一定会转化为论文写作中的探索创新、求 真求实的科学研究意识。研究生一旦把科学意识深深 扎根于头脑并付诸行动,就一定会感受科学的魅力和科 研生活的美好,滋生出高尚的科研道德。比如,研究生 阅读大量文献并亲身实践科学实验,通过勤奋努力地钻 研,会实现学术水平与能力的全面提升。更为重要的 是,研究生通过一番亲力亲为能够深刻体会科研过程的 艰辛和收获的喜悦,必然会自发产生对抄袭行为的羞耻 感,进而摒弃“精致利己主义”思想,选择脚踏实地投身 科研与论文写作。让研究生产生与形成这种由内而外 的学术道德是杜绝学术不端的根本方法,比依靠建立严 密的论文审查制度、提升学术道德失范成本等外部手段 更彻底。
三、培养研究生深层科学文化的对策
1.高校应当加强深层科学文化建设
当代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两个 大本营。[8]其中,高校是兼教育和科研于一体的学术交 流场所。所以,高校是当代中国弘扬、传播和发展科学 文化的主战场。面临日趋严重的研究生论文写作问题, 高校除了加强传统的制度建设外,还需加强研究生的深层科学文化建设,主要以学风、教风和校风三个方面建 设为抓手。
(1)营造崇尚科学的校风
校风不仅是学风和教风的综合表现,更是领导作风 的集中表现。“校风是一个学校内的人物在各方面生活 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和趋向。”[9]能对校风起直接决 定作用的校内人物主要是学校领导层和决策层。因此, 以校长为首的领导集体的工作作风是形成优良校风的 关键因素,学校领导所作出的每一项决议和倡导都应 当也必须符合科学性。这也间接地要求学校管理者必 须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深层科学文化素 质。若要实现高校教育目的,领导层除了需要创立先进 的办学理念,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和科学决策,实行有效 管理机制,还必须为校园创造良好的科学文化环境。因 为,在科学文化环境催生下,才能营造浓厚朴素的学术 氛围、丰富舒适的学习氛围以及和睦团结的生活环境。
(2)提倡求实创新的学风
毛主席曾提出:“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 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 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10]。这一指导思想讲的就是学 校的学风建设。学风建设的内容不仅限于外在的学习 风气,还在于内在的精神底蕴。高校应当通过课堂讲 授、榜样示范、媒体宣传等手段向研究生大力倡导求实、 创新的学习风气,让深层科学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从而使他们在论文写作时能真正做到既尊重客观事实, 又大胆怀疑,既追求严谨的逻辑思维、又勇于开拓创新。
(3)坚持科学严谨的教风
教风是教学风气、教师风范的综合体现,教风通过 教育过程表现出来。因为教育具有引导、激励的功能, 所以教风对学风有直接的影响,拥有优良的教风是培育 优良学风的根本保障。教风建设与学风建设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作为教书育人的高校老师不仅要善于传授 学科学的知识,更要把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 深层的科学文化传授给学生。这种传授既有言传,也有 身教。深层科学文化在教师身上多表现为爱岗敬业、严 谨治学、教书育人、忠诚教育事业、追求真理等,这些科 学文化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感化学生,这种影响可能是终生的。
2.导师需重视对研究生深层科学文化的培养 导师的言传身教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深 刻的,这种影响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论文质量,还会持续影响学生以后的科研水平及人格的提升。导师对于研 究生深层科学文化的缺乏必须给予有意的关注和指导, 在指导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内容:
(1)培养实证主义的科研意识
实证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实证主义精神是深层 科学文化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注重揭示唯实思维和实 践思维的科学性、客观基础和必要性,引导学生在论文 写作中尊重客观实际和实践,自觉摒弃神秘主义、先验 主义和经验主义,以确保自己的写作活动能立于可靠之 本、始于本来之源。”[11]导师激发学生的实证主义精神的 根本目的是,让学生确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尊重客观 规律的基本写作意识,避免脱离实际的空谈。
(2)强化系统思维方法
论文是一个整体,贯彻系统思维是论文写作的基本 要求。导师应当在学生平时论文写作中注意强化写作 的系统思维,让学生充分考虑题目和内容的关系,即将 内容建立在题目所涵盖的框架之上,组成一个完整的论 域,形成系统的完整性。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如何把握 论文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按照合理的框架体系展 开,从而形成明晰的论文条理性。
(3)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首先,导师自身应当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能够对 相关问题形成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对研究领域保持不 懈的探索精神,并拥有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导师应当 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模范形象。其次,导师应 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对研究积极性较高的学 生,导师要保持和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尤其注意不要 因该生提出某些看似“不合理”的观点而“泼冷水”,浇灭 其研究兴趣;导师首先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创新,然后在 适当时机纠正其错误。对研究兴致不高的同学,要注重 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性。平时,要对学生予以精神上 的激励,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论文写作,通过学术交流启 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科研方面的兴趣更加浓 厚,大幅增强研究生科研工作的信心。[12]总之,导师要 做到因材施教,根据研究生的个人特点,激发创新兴趣, 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4)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批判和自我反思
马克思曾说过:“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 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对 待科学研究敢于采用“怀疑一切”的态度。怀疑和批判 是人类思想进步的不竭动力,更是学者学术研究的重要武器。导师在指导研究生写作论文时,应当教育学生敢 于对前人的看法甚至是权威观点提出怀疑和批判。在 尊重合理性的基础上,善于寻找其不足;让学生敢于摆 脱思想束缚,又大胆放飞自己的观点。导师还应当积极 引导学生学会在合乎规律和目的的基础上,对论文内容 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批判。批判别人,也要批判自我,自 我完善,在提升论文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 能力和深层科学文化素质。

相关文章:毕业设计(论文)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