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 | 论文文献库 | 如何通过优化盲审环节提升学位论文的质量

如何通过优化盲审环节提升学位论文的质量

来源:论文查重 时间:2019-09-12 15:34:09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现状,然后提出了通过优化盲审环节提升学位论文质量的策略, 包括保证各环节的严肃性,确保送审之前的学位论文质量;规范送审环节,确保送审工作的保密及规范;完善送审 程序;送审结果的合理运用。
关键词:盲审环节;学位论文查重;质量监控体系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学位论文能 够综合反映研究生各方面能力,包括知识能力、研究能力、 写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等[1]。因此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国家每一年都会对上一年 授予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抽检。2019 教育部加 大抽检力度,预算 800 万,预备抽检 6 000 篇学位论文[2]。陕 西省从 2019 年开始加大对属地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硕士学 位论文抽检比例,并且加大了对学位论文抽检结果运用的 力度,将抽检结果运用到硕士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中, 作为学位点合格认定的重要参考[3]。
如何保证学位论文质量是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着力解决 的事,研究生培养单位对学位论文的质量保证具有主体责 任。如何通过制度建设将压力传导给研究生和其指导教师是 各培养单位重点考虑的事。一般学位论文写作整个过程涉及 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盲审(明审)、答 辩及后盲审等环节。其中盲审环节因为论文写作者和评审者 双匿名,从客观的角度保证论文评价的公平性。笔者从以下 几个方面对盲审环节提出一些想法,以备同行交流借鉴。 一、保证各环节的严肃性,确保送审之前的学位论文质量 学位论文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前期各环节导师严格 把关是基础。从实践来看,有些培养单位未能落实开题、中 期检查等环节的淘汰分流功能,造成一些学生的学位论文 在送审之前离符合学位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如选题太大、工 作不够细致等问题,短时间内很难补充完善,造成研究生产 生诸如为什么开题、中期检查都能正常通过,快要毕业时却 因为这些问题而无法按时完成毕业授位的困惑。这个问题 值得培养单位深思,进而促使其提前设好标准,将不符合要 求的研究生分流延期。
保证论文审核各环节的严肃性是学位论文质量保证的 前提。那如何保证论文审核各个环节的严肃性呢?首先,学 位论文开题环节导师必须对学生的选题报告的技术路线可 行性、选题的创新点等方面做出评价,严格审查选题的合理 性,确保研究生能够按时并保质完成论文内容。同时,研究 生院可以组织督导专家对学院开题环节进行抽检,不严格 把关的现象将在导师年底绩效考核中体现出来。双方强制 要求参加开题研究生总数的 5%的学生进行第二次开题,以 保证开题质量。此外,导师还需严格对待选题环节档案的归档工作,导师不允许没有实际参加开题汇报会后补材料的 现象出现。其次,在中期检查阶段,导师可以安排中期检查 答辩会,对研究生前期研究工作进度进行把关,督促进度较 慢的学生加快研究速度,实行末位淘汰制,对于研究进展缓 慢的研究生进行延期处理。事后组织专家审核中期材料,确 保材料的完整性。
二、规范送审环节,确保送审工作的保密及规范
(一)科学设计评审意见书
为了区分不同学科、不同学位类型的差异,导师要对盲 审评审意见书重新设计。例如,为了凸显艺术硕士的作品在 学位论文中的重要地位,导师可将作品质量的占分比重从 25%提高到 50%。专业学位方面,导师应该鼓励多种形式的 学位论文对应多种的评阅意见书。从源头上保证评价的公平 性、合理性,避免意见书和学位论文不匹配造成的评价失真。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网络评审平台评阅论文,就能够很 好地做到评价过程的控制,比如,设置评阅意见的字数最低 限制,避免个别评阅专家敷衍了事。直观地将评审的各个关 键点显示在评阅界面上,使得评阅专家较为客观地作出评价。
(二)合理设置抽检程序
笔者学校全面施行校院两级盲审制度,具体实施方法 如下:学院将同批申请学位的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送一份 盲审,学校从中抽取 20%(其中 20%的学位论文包括第一次 学术不端行为检测不符合规定的学生、上一年度省学位论 文抽检出现不合格意见的论文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今年 第一次有指导资格的研究生刚毕业的指导教师所指导的所 有研究生,其余按照送审编号随机抽取)的学位论文送两份 到校外进行盲审。
整个抽取环节在研究生秘书、学生代表、督导专家及研 究生院相关教师共同参与下完成,让督导专家从 0~9 号码 里随机抽取两个不同号码,送审论文编号尾号为这两个号 码的为被抽检论文。从实践上看,学校需要保证抽取环节的 公开透明,在校研究生和将毕业研究生都应该有一定比例 的代表参加。
三、完善送审程序
(一)送审前,确定合适的送审院校,严把送审环节程序 合理性
如何确定合适的送审院校?首先,送审的院校必须有相关学科的硕士点。其次,可按照以下两个基本思路进行送 审:一是选择长期以来互相评审论文的兄弟院校、省内兄弟 高校和同行业高校;二是利用第四次学科评估结果,找送审 论文涉及的学科评估结果好于本校的院校进行送审。
同一个学科的学位论文,学院送审和学校送审通常不 在一个学校,确保一个专家不能看到两本相同论文,以保证 送检工作的客观。为了保证论文盲审过程的保密性,研究生 院要求学院负责具体送检只能由研究生工作秘书和主管研 究生工作的院长进行,其他人不能参与论文盲审送检工作, 严禁师生打听、说情的情况出现。从实践的效果来看,笔者 所在学校今年是第一次全面施行校院两级盲审制度,送审 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学院送审学校单一,个别外审 院校评审论文超过 60 篇。学校抽检送审的学校除了近些年 经常送审的学校,还特意从第四次学科评估的结果中找到 相关学科评估结果为 B 以上的学校送审,这样避免送审的 学校固化,更有利于评价的多元。从今年送审结果来看,有 一个学科的学位论文送到原“211”高校评审,评阅意见大多 都比较雷同,对论文提出的实际的意见很少。但是这个学科 学位论文送到一个普通高校评阅,从评阅意见上看,专家给 的意见却十分详细中肯,这说明评审水平高低和学校水平 高低没有必然联系。校院两级盲审制度对论文质量的提升 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二)送审中,确定合适的评审专家
学校文件规定,原则上一位评审专家评审论文篇数不 得超过 3 篇,以保证评审专家有足够的精力评审论文,但是 在实际评审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从送审结果来看,职称 为讲师的硕导评阅论文多数较高级职称的专家认真,给论 文提出了较为详细的意见。
无论是网络平台送审还是线下联系研究生院或院系负 责论文送(接)审工作,都很难避免评审专家研究方向和送 审论文研究方向之间的差异。这是由于送审工作的人员很 难知晓所有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和所有导师的研究方向, 因此无法很好地匹配合适的论文和专家。至于如何解决这 个问题,则可通过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专家库,通过对专家成 果的主题词提取,汇总形成一个由多个关键词作为研究方 向的标签化描述词语,然后对要评审的学位论文进行关键 词提取,通过系统进行匹配。专家库里的专家标签化描述是 动态变化的,随着专家研究领域的变化,相应的关键词也会 随之变化,使得系统匹配正确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从而避免按照一级学科或者二级学科归属来为学位论文匹 配相应的评审专家带来的偏差。
笔者接审实际工作中是通过知网的高级检索功能,检 索导师使用的主题词和送审论文是否一致,通过这样的方 式来找到校内合适的评审专家,避免通过招生简章直接联 系专家造成的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从而提高评审质量。但是 这样的工作量较大,适合少量的论文评审工作。
四、送审结果的合理运用
一般送审结果回来后,结合学校和学院送审的情况,研究生院会采取底线思维(我们假定评审专家不轻易给不合格 意见,如果给了低分说明论文还是存在一定问题),认为有 一个专家给不合格意见(盲审成绩低于 70 分)即为不合格。 但是实际过程中会存在以下情况:有的学生三份评阅意见 书,会有三个截然不同的结论,有推荐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 文的,有不同意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虽然学术评价存在评 价主体的客观差异,但是如果结果差异太大势必造成学位 申请人的困惑,论文质量到底如何,又该如何修改。如果学 术评价标准不能达成共识,评价结果差异大的问题将始终 存在。学位论文盲审的结果如何运用,是学校教育理念的具 体体现。从过去的“一刀切”理念到现在的弹性化、人性化理 念,学校已经极力避免出现“取消学位申请资格”等过于武 断的评价结果。终止学位申请资格不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目 的,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质量。
在充分尊重评阅人意见的同时,学校允许学位申请人 提出异议,再经学院学术机构评议给出意见,对于合理的异 议可将异议返回给原评阅人,由原评阅人给出二次评阅意 见。对于学位申请人提出的异议不合理,但是评阅专家给的 评阅意见确实存在某些不合理的地方,学校则允许学位申 请人在限定的时间内做出修改,并保留修改痕迹,提交学院 学术机构,由学院学术机构审议给出意见,通过的可由研究 生院组织第二次送审,二次送审会将第一次盲审的意见书 和学位论文一同交给其他评阅专家,盲审最终结果以第二 次送审的结果为准,若结论为不合格,那么这一批将不再为 其安排送审,直接延期至下一批重新送审。
学校应适度增加答辩后盲审工作任务量,如果发现学 位申请人的学位论文存在问题,就暂缓其授位,并对出现问 题论文的指导教师做出一定的惩罚。如核减该导师当年的 招生指标,如果出现较多问题的,甚至可取消导师资格,将 压力传导给研究生的指导教师。
五、结语
盲审工作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 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做好盲审工作对于提高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学校不仅要合理设计 盲审之前的各个环节,保证一定的淘汰率,把问题提前指出 来,同时还要合理设计盲审的各个环节,合理地运用盲审结 果,并施行答辩后、授位后再盲审的制度。既做到将压力传 导给研究生本人和研究生指导教师,又不做武断的结论,对 不适合攻读学位的,通过延期直至超过最长学制时间而自 然地淘汰。学校既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又保证了学位授 予工作的严肃性。

相关文章: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及其信息化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