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 | 论文文献库 | 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来源:论文查重 时间:2019-08-27 11:51:45

摘要:大学生论文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主要源于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自律意识不强、学术研究能力低下、学 校缺乏健全的监督惩罚机制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等。提高学生自律意识,培养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建立健 全监督惩罚机制,规范网络环境,才能有效遏制论文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
众所周知,高校肩负着传播知识与培养人才的 重任,也是学术发展的主阵地。大学生如果发生学 术不端行为会对健康成长及个人品德的塑造构成威 胁,也不利于学校学术研究的健康有序发展,影响 学校学术诚信建设。笔者试图通过对大学生学术不 端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找积极有效的应对 策略,以期减少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这对 于高校学术管理制度建设、高校学术健康发展、提 高大学生学术道德素养、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建设 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学术不端行为的内涵及类型
(一)学术不端行为的内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术不端事件被曝光,许多 学者和其他社会公众人士都把目光盯向“学术不 端”这一焦点,并不断追问什么是学术不端。但是, 目前国内外对学术不端行为还没有一个统一、清晰 的定义。从国外情况看,美国政府在1988年发布的 《联邦登记手册》第一次对学术不端行为作了定 义:即编造、伪造、剽窃或其他在申请课题、实施研究、报告结果中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 从国内情况看,上海交通大学著名教授曹树基心3认 为,学术不端主要指学者抄袭、剽窃的不良行为, 也指学者恶意的一稿多投行为。这些都没有很好厘 清学术不端行为的本质核心问题。综合当前国内外 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学术研 究者在学术研究、学术评价和学术奖励等学术活动 中,为骗取学术共同体和社会承认而出现的违背学 术道德、学术规范的不良学术行为。简言之,学术 不端就是对公认的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背离或违 反。
(二)学术不端的类型
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高等教育培养阶 段,学生在参与学术事务及学术活动中的一些不合 规行为。2009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严肃处理高等 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将学术不端行为划 分为七类:1.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2. 篡改他人学术成果;3.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 造事实;4.伪造注释;5.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 成果上署名;6.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7.其他学术不端行为。这七种行为几乎涵盖了 目前学术不端行为的种类。
二、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现状
近年来,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频发且涉及面 广。有些大学生在平常的课程大作业、学期论文、 毕业论文等撰写当中公然抄袭、数据造假、杜撰参 考文献甚至找人代写,虽然学校出台相应的处罚措 施,但效果并不明显。目前,大多数高校比较重视 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较少普及学术道德和学术 规范教育。若大学生自身缺乏自律意识,学术研究 能力不高,再加上网络技术的普及获取信息更便 利,这些都易诱使大学生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现在 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地涉足科研,如何防范和避免大 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应引起广泛的重视,努 力寻求积极的应对策略。
三、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学术诚信缺失,缺乏自律意识
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学术 诚信的缺失。在高等教育阶段中,不少高校没有开 设学术规范课程,没有切实地开展学术规范教育, 因此,不少大学生缺乏与学术规范有关的知识,甚 至于当自身有学术不端行为时也毫不知情。在美 国,中学、大学都开设学术规范课程,并有相关的 教材来教育学生。显而易见,我国在普及学术规范 时力度是不够的。除此之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分数仍然是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学校较重视知识 的传授而对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术诚信 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足,导致大学生对学术诚信的 定义是模糊的,在论文创作过程中,易出现学术不 端行为。
受社会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学术领域也越来 越功利化、世俗化,一些大学生为了达到个人目的 不顾一切、投机取巧,置学术诚信于不顾,在学术 论文创作过程中,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杜撰参 考文献、雇佣枪手代写文章等。虽然他们清楚这些 行为属于学术不端行为,但由于缺乏自律意识,自 我约束力差,在学术创作过程中常受外部因素的干预和影响,其行为动机不能完全做到出于道德自 觉,加之学校学术道德教育的欠缺,从而诱导了大 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
(二)学术研究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缺 乏独立思考精神
大学生学术研究能力不足,是产生学术不端行 为的一个重要原因。众所周知,学术研究能力是在 学习和训练过程中不断积累的,需要长期的潜心研 究,当前一些大学生把学术研究当作改变命运与生 活状态的手段,只是为了完成既定任务,顺利毕 业,拿到学位,而不是真正地开拓创新,追求真 理。由于缺乏潜心钻研的动力且不认真研读相关专 业书籍,导致学术研究能力的不足,个别大学生在 撰写论文时,不得不铤而走险,采取一些不正当的 途径来获取论文,如抄袭剽窃他人成果或找人代写 论文等。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却想输出高水平的学 术成果,这显然是不现实的,长此以往,只会加剧 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学术论文写作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积 极的作用。姚承嵘H1认为,论文写作对提高人的素 质、推动社会进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论文写作可 以培养大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提高其 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些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学术不 端行为,究其原因是创新意识不强,缺乏独立思考 的精神,不具备进行学术研究应有的思想和理论高 度,这也与大学教学模式的僵化有密切的关系。若 学校教学模式僵化,则会扼杀学生独立思考的能 力。现行教育制度培养的学生主要是掌握知识的能 力,而不是其科研能力,“满堂灌”的教育方式无 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 问题的能力,从而导致大学生在写论文时感到无从 下手,只有通过抄袭、剽窃或找人代写文章来完成 自己的任务。
(三)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为学术不端行为 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网络技术普及之前,大学生写论文主要通过 图书馆借书籍、期刊等来获得相关知识与信息。随 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大学生获取相关的知识 与信息越来越便利,这也为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方便。网络上丰富的资料与文献,可以使大学生毫不 费力地“复制粘贴”拼凑出一篇论文来,甚至个别 学生通过网络技术获取外文资料直接翻译成中文作 为自己的学术成果。还有一些网站甚至教大学生怎 样应对查重软件,除此之外,网络上还遍布着买卖 各种论文、找人代写文章的消息等。因此,网络技 术虽然能给大学生的学术研究带来方便,但也在无 形中增加了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可能性。
(四)学校缺乏健全的监督惩罚机制
近年来,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频发,也与学校 缺乏健全的监督惩罚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学 术成果是否真实非常隐蔽,因此很难被及时发现, 如果学校对大学生的科研活动长期缺乏审查与监 督,会在无形中加剧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当出现 抄袭剽窃等不良行为时,虽然学校有相应的监督机 制,但出于对学校名声的考虑,往往只是进行简单 的批评教育,以致于一些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另 外,惩罚机制的不健全也会导致大学生学术不端行 为的发生。目前,不少高校对学术不端行为还没有 制定出完善的处罚机制,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许 多大学生抱着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学术不端行为被发 现或处罚的几率很小,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置学术 原则于不顾,从而加剧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还 有一些学校即使发现大学生有学术不端行为,担心 处罚会影响学生的毕业和就业,只是批评教育一 下,并没有让其受到应有的惩罚,这种不痛不痒的 处罚,并不能真正起到教育与警示的作用。严格有 效的惩处措施不多,处罚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 加剧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因此,对大学生的学术 不端行为必须加大惩罚力度,才有可能遏制这种行 为的发生。
四、避免大学生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
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针对其原因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加强学术道德培养,提高自律意识
学术道德教育的缺失,自律意识淡薄,是大学 生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可以 采取以下两点措施:第一,开设专门的学术规范教育课程,可以起到教育引导、提前预防的作用,对 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目前,我国 只有少数高校开设这一课程,而且只是作为选修 课。开设学术规范教育课程,首先应该让学生系统 全面地掌握论文写作与学术研究规范方面的相关知 识;其次就是让学生在论文写作或学术研究时遵守 学术规范,这需要教师的监督与指导;最后是加强 管理,对一些学术不端行为给予惩罚。另外,还可 以通过一些讲座或活动普及学术规范知识,提高师 生的学术自律意识。第二,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大 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本就是学术失信的表现, 只有加强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才能从根源解决,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如美国在新生 入学时就进行学术诚信教育,开设学术诚信课程, 对学术规范进行详尽说明,宣讲学术不端行为的惩 罚规定,让大学生在思想上对学术诚信有高度的重 视。除此之外,还采取多种方式,把学术诚信渗透 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如,在新学期开学时,举 办“学术诚信周”等。目前,我国在学术诚信教育 方面也取得了进步,如利用微信、微博或论坛等网 络形式,举办讲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来加 强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使其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 生活中,通过这种引导让大学生逐步把学术诚信当 作一项义务,对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具有积极意义。
(二)改变教学方式,加强大学生学术研究能 力及自身创新能力培养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大学生独立思 考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 新意识,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 式,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课堂上可以 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改变沉默式的课堂状态, 让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互动,也可以分小组讨论, 这样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回答其他同学提 问的问题,并接受教师的指点与评价,这样既有利 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其学术研究的兴趣 点,也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 题的能力,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与创 新能力。
学术研究的真正意义在于创新,学术不端行为与创新背道而驰,因此,大学生要在掌握理论知识 的同时,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学术论文写作对大 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对此,学校可 以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搜集资料、 选题、阅读文献及论文写作,培养其学术研究的兴 趣与创新意识,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学术创新活 动,如“创新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与创业计划竞 赛,这些都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规范网络环境,开发新技术,为查处学 术不端行为提供技术支持
网络技术的发展,方便大学生快速获取论文相 关信息与资料,但也为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契机。 网络不但能很快搜索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还遍布不 良信息,如买卖、代写论文等。为此,应规范网络 环境,加强网络学术诚信教育,除了可以通过微 信、论坛或微博等方式向大学生普及怎样正确使 用网络资源之外,还要加强网络环境的监管力 度,相关部门应清除网上兜售、买卖论文的相关 信息,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严厉处罚,为大学生营造 良好的网络环境。此外,一些大学生利用各种软件 进行抄袭剽窃,国家应该加大投入,研发新的更高 级的查重软件系统,在技术上为治理学术不端提供 支持。
(四)建立健全监督惩罚制度,为预防大学生 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建立长效机制
要预防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既需要自 律,也需要他律,因此,建立健全监督惩罚制度是 十分必要的。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制定 一套严格的科学完整的学术规范标准,将论文内容 及作者进行公示,接受监督,并为学术不端行为的投诉与举报提供渠道;发动广大师生进行监督,鼓 励他们积极举报学术不端行为;充分发挥广播电 视、报刊及网络等大众传媒舆论监督作用,通过对 学术不端行为典型案例的剖析,给学生敲响警钟; 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监督,引进和研发论文查 重软件,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术不端行为的 发生。由于我国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还没有相对 健全的惩罚机制,大多还停留在道德层面上,因 此,对大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不但要建立健全监 督机制,还要加大处罚力度,对此,应根据情节严 重程度,作出相应处罚,例如警告、记过、留校察 看等;对于隋节严重的,经查实无误后,可以取消 其学术奖励与荣誉,甚至取消其学位资格、开除学 籍等;对于违反法律者,交由司法机关处理,加大 惩罚力度,对大学生可起到警示作用。
总之,要彻底解决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不是 一朝一夕的事,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 个人、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有效 遏制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相关文章: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内因及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