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 | 论文文献库 | 对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审稿功能探析

对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审稿功能探析

来源:论文查重 时间:2019-08-09 10:24:56

摘要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研制的“学术不端文献论文查重检测系统”依托强大的数据库,能将编辑提供的稿件与 库中已发表的文章进行快速全文对比,并给出比对结果。使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来稿初审,有助于学术期刊编辑 判断来稿是否存在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但其检测功能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影响了该 系统的查准率和查全率,检测结果也不具法律效应。因此,编辑在审稿时要利用该系统的论文查重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依照 《著作权法》对稿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正确区分“合理引用”、“侵权”与“抄袭剽窃”。
唐海英认为:学术腐败包括学术行为腐败、学术权力 腐败和学术原则腐败…。赵亚光认为学术腐败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方面:一是抄袭剽窃;二是假冒行骗;三是粗制滥造; 四是低水平重复;五是学术评奖上的腐败;六是申报课题、争 立项目上的腐败㈨。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 窃他人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重 复发表论文、学术论文质量降低和育人的不负责任、学术评 审鬻目申报中突出个人利益、过分追求名利和助长:
“(I)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2)篡改他人学术成 果;(3)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4)伪造注释; (5)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6)未经他人许 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7)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综上所述,对学术腐败实质的认识基本相同,而抄袭剽 窃、伪造篡改、重复发表、不当署名等学术不端现象属于学术 腐败的直接表现,也是学术期刊编辑工作需要直接面对的。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总编徐枫指出:··面对学术失范 现象,学术期刊不能无所作为。学术不端行为,在学术期刊 中表现为抄袭剽窃、一稿多投、虚假注释、不实参考文献、不 当署名等等。这些行为在学术期刊中之所以存在,有社会以 及作者个人的因素,也与学术期刊自身在当今海量的学术信 息中难以甄别判定有关”。
针对目前学术界、期刊界的这一现状,中国学术期刊(光期刊编辑和一些高校的高度关注。但在使用过程中,我 发现检测系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 性。因此,要客观地认识检测系统在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中的 作用,而不能盲目地依据检测系统的比对结论来评判论文的 质量。
1 检测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使用范围
检测系统根据不同的使用对象分为“科技期刊学术不端 文献检测系统”、“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和“研 究生论文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三个系统都使用同一个 据库)作为全文比对数据库。
检测时编辑向系统提交需要检测的文章,与系统数据库 中的文献进行比对,原则上,只要被检测文章与系统数据库 中的某一篇或多篇文献存在相同的句子或段落,系统即能检 测出。编辑借助检测系统将来稿与该系统数据库中的资源 进行重复率对比检测,可以直观地鉴别来稿和系统数据库中 稿件的重复率,为论文审稿提供参考依据。根据该系统的标 准,一篇论文与系统数据库中的文字重合率≥10%的属于句 子抄袭;在30%一50%之间属于段落抄袭;50%以上属于整 体抄袭。可见,检测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实现投稿内 容和期刊杂志社已发表文献的学术诚信检查功能,检测稿件 是否存在抄袭、一稿多投学术不端行为。并按照各种不端行 为的严重程度给出一个权值进行度量”‘61。值得注意的是,它给出的标准和结论只是为编辑出版单位提供度量学术不 端行为的参考权值,并不具法律效应,也不能作为判断文章 是否抄袭的绝对依据。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申明:“科技期刊学 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和“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 统”仅限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单位内部使用,只能用于检测本 刊的来稿和已发表文献。“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 统”可供高校检测学位论文和已发表的论文,限本单位内部 使用∞j。因此该系统的使用范围是很明确的。
2检测系统存在的局限性
笔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检测系统存在以下的一些局 限性:
(1)该系统对文章中有标注的引用部分与抄袭部分不 能确切区分,均显示为重合率。该系统公布的查全率和查准 率均I>80%[6],但这是基于比对库中已有文献进行的检测 结果,由于期刊内容上网有个滞后期,加之有些期刊并未加 入CNKI网等因素,作者文中部分已有标注的引用内容(包 括引用的一些已在系统库中的参考文献),系统不能全部检 测出来,查全率和查准率通常达不到这个标准。而引用有合 理与不当之分,系统也不能识别,其检测结果显示的只是文 章重复率,且检测报告中的参考文献字数是文后附注参考文 献的字数,而不是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的字数。因此,是否 抄袭及其程度还要靠编辑来分析判断。
(2)我国出版的学术专著数量繁多,而该系统数据库中 仅收录了“600多种工具书220多万条”【6J,文章引用或抄袭 专著的内容该系统大多比对不出。例如两篇文章同时引用 了某一本书的内容,作者甲2008年4月发表的文章引用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第89 页的内容:“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 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而是完 全物质性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过着实际生 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作者乙在 2009年1月发表的文章也引用了此段文字,比对的结果显示 的是作者乙和作者甲的文章的这段内容重复,而不是和原著 中的文字重复。因为两篇文章没有直接的引用关系,比对结 果显示的是作者乙抄袭了作者甲发表的文章,这个结论显然 是错误的。
(3)网上的信息资源比对不出。目前互联网上的信息 量非常丰富,文章发表快捷、方便。其中不乏一些好的文章、 及时的新闻报道和各种电子公告等,它们常常被作者在文章 中引用或抄袭,而编辑和审稿专家往往难以辨别。对此该系 统也不能进行比对,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其一大 缺憾。
(4)《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缺少我国的法律 法规、条例、规范等资源,因此。文章中引用的法律法规、条 例、规范等检测系统比对不出。如文章引用了《著作权法》中 的内容,但库中没有《著作权法》,而很多的报纸、期刊刊有 《著作权法》的内容,系统比对显示为文章抄袭了报纸和某些 期刊,比对结果无疑也是错误的。
(5)自然科学类期刊使用该检测系统一个较大的局限 在于:文中引用或抄袭非文字的图表无法比对。自然科学 类的文章中多带有图、表、公式,而系统对这些内容却不能完 全比对检测。因此,这类文章是否有图表、数据抄袭、是否具 有发表的价值,要靠编辑和审稿专家通过关键词、作者姓名 索引在期刊网里查出相近的文章后,进行认真比较分析、审 核判断。
3借助检测系统发挥编辑审稿的主观能动性
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AMLC管理办公 室统计,国内现有正式期刊共9541种¨J,而学术论文除了在 本学科的专业期刊发表外,还有一部分学术论文在跨学科的 专业期刊和高校学报发表,文章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形式多 样,引用的目的也各不相同。一篇来稿是否存在抄袭现象, 编辑和审稿专家都很难完全发现,有学术不端问题的论文被 发表的现象时有发生。检测系统依附强大的系统数据库,能 快速判断文章的重复率,给出系统检测结果,做了编辑所不 能及的查重工作,帮助编辑和审稿专家进行判定。但它只能 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审稿手段,不能单凭查重率来断定文章是 否抄袭。王怀民提出处理学术问题更多还是要遵循学术规 律,采取学术办法一J。因此,鉴别文章的重合段落是“抄袭”还 是“合理引用”需要编辑和审稿专家进行认真的分析与判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之(二)规定: “为介绍、评价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 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 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喁J。第四十六条规 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剽窃他人作品 的”均属于侵犯著作权人的著作权哺】。《日本著作权法》第 三十二条规定:“已公开发表的作品可以引用。在此场合, 其引用必须符合公正惯例,而且,必须在报道、批评、研究等 目的上的正当范围内引用¨引。《伯尔尼公约》第十条规定: “从一部合法公之于众的作品中摘出引文,包括以报刊提要 形式引用报纸期刊的文章,只要符合合理使用,在为达到目 的的正当需要范围内,就属合法”【l…。但如何判定“适当引 用”,以上各条款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主要是依据引用的目的 是否在“正当的范围”内,是否“符合公正惯例”,是否属于 “合理使用”。这就明确了作者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出于学术研究的需要,可以在正当的范围内合理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 作品,但必须在文中正确标注。“合理使用”是《著作权法》 赋予作者适当引用他人作品的依据。
国家版权局早在1999年权司[1999]第6号文件中就已 明确提出:抄袭是指将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窃为已有 发表。它具备四个要件,“第一,行为具有违法性;第二,有损 害的客观事实存在;第三,和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第四,行 为人有过错”in]。《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六条 中明确指出“剽窃他人作品”属于侵犯作者著作权行为。 一剽窃’和‘抄袭’是同义词。剽窃是指将他人创作的作品 当做自己作品的行为。
综上所述,期刊编辑在使用检测系统检测稿件时,判断 来稿是否存在抄袭现象的关键是确定重复部分是属于“合理 引用”还是“抄袭”。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求编辑根据我国 的《著作权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正确判断和区分“合理引 用”与“抄袭剽窃”。第二,要求编辑对检测结果要进行认真 的分析,凡是检测到的没有标注参考文献的重合部分,基本 可判定为直接抄袭(除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对检测到的作 者已经标注参考文献的重合部分,要分析作者引用的目的是 否超出《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的范围,即为了“介绍、 评价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如果作者引用的目的 超出《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引用的范围,即使只引用一句话 且在正文中标注了,也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权,属于不当引 用。而在《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许可范围内,即使检测 结果显示重复率较高,也不一定属于抄袭和侵权。如综述类 文章一般是介绍或综述现有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和进展, 文中常常引用大量的参考文献,比对的重复率可能会相当 高,只要作者在文中正确标注了,应属“合理引用”的范畴。 综述类文章的特点是引用大量的参考文献,而不是大量引用 某一篇或少数几篇文章主要内容,编辑在审稿时应加以注 意。据朱四倍介绍:张保生先生“和一位美国律师合译了 《哈佛法学评论》的一篇论文,其中注释占了80%的篇幅,正 文只占20%。美国学者有言必注,惟恐哪句话别人说过而未 加指明,与国内一些学者大搬他人文字却脸不红心不跳的做 法形成鲜明对照。但是,如果放在国内,如果一篇论文正文 只占20%的话,恐怕是很难见天日的,也不容易被期刊认 可州”J。在编辑工作实践中需要注意的是,比对后显示重复 率高的文章大部分都存在问题(不包括综述类文章),一是不 加标注,直接抄袭;二是引用目的和范围超出《著作权法》规 定的正当引用的权限,构成侵权。因此,在使用该系统时,出 现高重复率的文章要引起编辑的注意,如属于抄袭,坚决不 用。而比对结果显示重复率几乎为零的文章不一定就不存 在抄袭现象(有些内容是系统本身比对不出,有些是作者将抄袭部分的文字进行了处理使系统比对不出);第三,对于专 业性较强的文章,编辑难以判断的,要将比对重复部分标出, 并提供主要重复的文章名称一并送与审稿专家,供其审稿时 参考。第四,要求编辑在使用检测系统初审稿件时,不能忽 视系统本身存在的局限性,要全面分析稿件的内容、文中的 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合理,避免因过分依赖检测系统审稿产 生的审稿偏差。
4结语
学术期刊编辑利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初审稿件, 主要是利用该系统的快速查重率功能实现投稿内容与该系 统资源库中已发表文献的比对检测,以提高审稿的效率和质 量。由于该系统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局限性,因此在使用 过程中它只能起到辅助审稿的作用,切不可将其功能扩大化 和绝对化。判断稿件是否存在抄袭、一稿多发、侵犯原作者 著作权等学术不端行为,需要学术期刊编辑和审稿专家在参 照检测结果的基础上,对稿件进行全面分析与判断。

相关文章:本科生毕业论文重复率检测标准的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