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 | 论文文献库 | 两个学术不端行为实例引起的思考

近几年来,我国学术不端现象被媒体屡次曝光,对整个科研 领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研究生是高校科研的重要参与者, 研究生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科技发展水平。学术不 端行为会阻碍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提高,不利于研究生学术诚信品 质的形成,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开展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问 题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研究生学术不端论文查重行为的特点、原因,为加强 研究生管理、预防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通过 两个实际案例来探究研究生学生不端行为的表现、原因与应对策 略等方面的思考。
案例一:近期,我校已结业离校的原博士研究生甲XX给有 关领导和主管部门来信,要求进行毕业答辩并换发毕业证书。 甲 XX,男,1984 年出生,2009 年硕士毕业于天津 XX 大学, 2010年录取为我校博士研究生,该生入学后以研究兴趣为由数 次向指导教师提出研究方向变更申请,2014年其研究课题的部 分重要实验数据经过课题组及他人分别核实均无法重复,且该生 又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其实验结果存疑,有可能涉嫌伪造 实验数据。该生未能按培养方案要求及时发表博士学位答辩资 格论文,也未完成博士学位论文,于2014年10月口头提出要求结 业,随后便无心在实验室认真开展学习研究。其间,学院负责研 究生教学、研工的相关老师进行教育劝告效果不佳。该生声称自 己身心仍然无法集中精力继续进行学习研究工作(并写邮件向学 校领导“吐槽”,其中指责多位指导教师),于2015年3月正式向学 籍管理学院提出结业申请。指导教师认为该生状态可能无法在 规定的6年最长学制期限内顺利毕业,同意该生申请结业,结业 手续按规定办理并完成,目前该生为结业离校状态。
2016年12月,该生在校就读期间的指导教师意外收到国外 著名学术期刊关于一篇论文的投稿通知,署名第一作者为甲XX, 其他作者包括其指导教师等。经认真核实认为:甲XX已经离开 学校较长时间,且其在学校的实验室从来没有进行过与该论文相 关的课题研究(实为另一老师课题组的内容),可能涉嫌编造或抄 袭实验数据的情况。而且,该生论文投稿前没有经过其指导教师 审阅并允许,自己擅自进行投稿,涉嫌违反学术道德,影响很坏。 相关教师已紧急给该杂志编辑部去信并撤回了该论文稿,及时挽 回影响。
但更令人惊奇的是,时隔一周,其指导教师和未指导该生的 另一个教授等再次接到另外一个学术期刊的邮件,是关于一篇论 文修回的联系函,主收件人为甲XX。此次论文投稿也未经其指 导教师审阅并同意署名。这表明该生再次擅自进行投稿,且早就 预谋以通讯作者身份操作,直至论文修回之时因杂志联系所有署 名作者才被发现,涉嫌严重违反学术道德。经核查,该论文内容 没有在我校实验室进行过研究,可能涉嫌学术违规。相关教师立 即写信给该杂志编辑部进行阻止,编辑部已回信对该论文进行撤 回处理,但已造成较恶劣的影响。
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博士研究生除完成规定的学位课程外, 还必须有相关要求的学术论文被接收或发表,方可获得博士学位 答辩资格;博士研究生结业后2年内、硕士研究生结业后1年内, 离校期间无违法违纪行为且符合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条件者,可向 学校提出答辩申请。目前,甲XX仍处于结业后2年期限内,享有 向学校提出答辩申请的权利,我院对此予以尊重。但是,我们有 理由合理怀疑,正是由于该生可能恶意利用学校这一规定,在近 期多次违规投稿以形成“论文被接收”的情况,逼迫学校尽快同意 其答辩申请,要求学校换发毕业证书后,可能还将逼迫学校补授 博士学位。
学院经调查核实,甲XX的原指导教师及相关教师均表示, 该生已不符合毕业答辩及授予学位的学术水平和思想品德的基 本要求,均不同意继续指导其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并保留追究该 生利用导师社会影响力从事有关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权利。
经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和党政联席会讨论,认为:基于该生在 校期间及结业离校期间的表现,该生没有达到该专业博士生培养 方案规定的申请答辩的思想品德、学术水平等基本要求,且在结业离校期间涉嫌多次违反学术道德规范,已造成较大的不良影 响;建议:根据学校相关规定,不予同意其向学校提出答辩的申 请,不予补授毕业证书及博士学位,并保留追究该生涉嫌学术不 端行为对学校造成不良影响的权利,可视情节发展和轻重就该生 涉嫌学术不端行为向上级及其工作单位通报,避免对学校造成更 大的不良影响。
案例二,关于博士生乙XX学术论文撤稿相关情况的报告。 乙XX,男,1988年生,该生2011年6月于华东XX大学取得 硕士学位,当年9月到我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刘教授。
2014年11月,该生及其导师分别向学院反映双方在学术论 文、课题研究学习等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11月24日,刘教授向 学院反映其指导的博士生乙XX在课题研究及学术论文撰写过 程中可能存在捏造、夸大数据行为,已不允许其继续参加课题组 研究,申请学院对该情况进行处理,并要求劝退该生。11 月 25 日,乙 XX 向学院反映导师不允许其继续参加课题组活动的情 况,要求继续在课题组中学习至博士毕业。
学院分别于多次向导师、学生本人、课题组成员(包括硕士 生、博士生、博后)及同学了解、核实情况。经了解,该生于2013 年10月起在从事博士课题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于2014年2月 向国外某杂志投稿,第一作者乙XX,通讯作者刘教授。经修改后 于4月25日由该杂志在线发表。在文章撰写、修回期间,课题组 多个成员多次就该论文论证的实验进行重复验证,论文中采用的 部分关键实验数据无法重复,课题组于5月向杂志申请撤稿。在 此过程中,经导师多番催促,该生未提供完整、原始的实验记录。 随后,学院多次通过电话、面谈等形式与该生及其导师进行 沟通,陈述相关规定,同时安排学生干部和室友密切关注该生思 想、行为动向。经过多次教育、沟通、疏导,该生向导师和学校递 交了检讨书和撤稿情况说明,承认了错误。
学院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经过多次协调、讨论,于2015年4 月30日召开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会议研究决定,鉴于乙XX不严 谨的学术行为导致撤稿,造成了负面影响,决定对乙XX进行通 报批评。后乙XX重新开始新的博士课题研究,并于2016年通过 答辩并取得博士学位。
以上本单位发生的两个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及后续单位的 处理意见,是依据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 通知(教社科[2009]3号)中规定和学校“学生违纪处分办法”的精 神,结合学院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比较合理的处理意见。 学术诚信是大学精神的根本。提倡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与 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将学术规范、学术伦理和学术道德教育课 程作为必修环节全程纳入培养方案;建立严格的科研诚信和学术 道德制度规范,完善学风监管与惩戒机制,坚持预防为主、严肃处 理的原则,对学术造假行为零容忍。
第一,高度重视。高等学校要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作为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学风建设的专 题讨论,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学术自律意识。要把学术道德和学 术规范作为教师培训尤其是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必修内容,并纳入 本科学生和研究生教育教学之中,把学风表现作为教师考评的重 要内容,把学风建设绩效作为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方 面,形成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
第二,加强宣传。高等学校要通过校内报刊、电台、电视台、 网络、宣传橱窗等各种有效途径和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道 德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学术楷模的示范表率作用和学术不端行为 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作用,努力营造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违 反学术道德为耻的良好氛围。开设网络课堂,把学术诚信教育作 为学生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必修课程。
第三,加强制度建设。学校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 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工作的领导,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推 进学校学风建设工作。健全中期考核制度,强化分流与淘汰机 制。对无法保证培养质量及培养过程中违反学术道德、不遵守学 术规范,涉及学术不端的培养对象视情节予以分流或淘汰。
第四,完善导师责任追究制度;发挥导师对研究生思想品德、 科学伦理的示范和教育作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研究生发生学 术不端行为的,导师应承担相应责任。
第五,提高生源质量。经过良好本科生教育和硕士教育阶段 的学生,都有较好学术诚信品质,积极推进“申请—考核制”,无论 是参考国际经验,还是从改善目前国内博士生招生实际、提高生 源质量的角度来看,博士生“申请—考核制”是符合高层次人才培 养教育的规律,是深化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关文章:高校遏制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措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