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 | 论文文献库 | 论文检测违规行为及其监管

中国知网开发的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包含 AMLC 和 SMLC,以下简称“论文查重检测系统”) 现已获得广大期刊出版单位的认可。根据中国知网 2015 年底提供的数据,目前已有 5 000 多家期刊 在使用论文查重系统对来稿进行正规地检测和处理,有效地遏制了学术不端文献的产生。然而,在投稿 前部分作者违反系统使用协议、出版制度等规定,对文章进行违规检测和修改,规避不端行为,使 检测系统失效。例如,淘宝等网络交易平台违规论文查重并提供“修改秘笈”,相关检测人员违规出 售账户,期刊出版单位人员检测一些非学术论文类稿件等 [1-3]。
考评竞争的日益激烈、作者群体论文需求量的不断增多、急功近利思想的不断增强等都致使论 文违规检测的潜在市场和危害性不断扩大,并使得疑似学术不端文献轻易地躲避期刊出版单位等的 正规检测,影响期刊和检测系统的健康发展。
2015 年 12 月初,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 7 部门联合出台了《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 坚决抵制“第三方”代写、代投、修改等学术不端行为,并要求各有关单位建立学术不端行为调查 处理制度,以规范科研诚信管理。文件虽然没有明确提及论文检测违规行为,但后者及其所产生的 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不可回避。本文拟对论文检测违规行为进行分析,提出监管检测行为的必 要性、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路径,为重视和监管论文检测行为提供参考。
一、论文检测违规行为
(一)网络交易平台等违规提供论文检测及相关服务
近日笔者通过百度搜索发现 360 期刊网、查重网、易品期刊网等十余家网站提供收费的知网论 文检测服务;在淘宝网搜索“知网期刊论文检测”,得到商品 970 种,单篇检测价格多为 10 ~ 20 元,可提供语句标红结果和“修改秘笈”;搜索“降低论文重复率”,得到店铺 38 家,价格多为 100 ~ 200 元 / 千字。此外,不少教师表示曾收到代写论文的邮件中提及“保证通过论文检测系统”。 这些网站、网络交易平台等提供的论文检测及相关服务,大部分都有 AMLC 和 SMLC 检测系统的截图。 但根据知网的论文检测协议和公告可知 [1,4-5],这两种期刊文献检测系统仅限于签署协议的相关期刊出版单位内部使用,且不可转让许可。网络交易平台等没有中国知网的授权,提供论文检测及相关 服务的行为都属于违规行为。
(二)违规将检测结果公开或作为他用等
出版单位接收了作者的来稿,一般不会将稿件作为他用或将涉密文章公开。但网站或网络交易 平台等非正规单位通过检测获得文章原文,可能会将原文公开,或是出售给百度文库、道客巴巴甚 至其他作者 [6,7]。这不仅损害了论文作者的发表权,还可能因公开涉密内容违反《保密法》。 从已有的报道来看,网站、网络交易平台和论文代写公司等违规检测和处理论文的背后,必然 存在违规获取账号或相关单位违规提供账号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冒充中国知网升级 检测账户或调研账户使用情况等方式,邮件骗取期刊出版单位的检测系统的账号和密码 [2] ;二是个 别掌握检测系统账号的科研单位、高校教务处或院系的工作人员,售卖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或科研成果检测系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等的检测权限或提供协议以外的检测服务 [3,7]。 前者侵犯了出版单位的使用权,后者违反了中国知网的使用协议和部门规章制度。
(三)期刊出版单位检测或处理稿件不当
根据中国知网的论文检测协议,检测系统只限于期刊出版单位检测来稿和已发表文献 [4-5],但期 刊出版单位的工作人员,有时受人之托对一些非来稿(如投往其他期刊的稿件、竞赛征文论文、参 编的书籍、毕业论文等)进行检测,或帮助一些拟投向自家期刊的人情稿在投搞前进行检测。其次, 出版单位一般不鼓励编辑将标红结果直接发给作者,以避免作者通过重新表达语义等方式逃避二次 检测,但有时编辑为了方便作者、赶稿件进度、图省事等会将标红结果甚至修改方法提供给作者。 以上两种行为如果频繁发生,不但违反了协议或部门规章制度,也违反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 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出版者应对其出版物内容尽到合理注意的义务”[8] 的规定。
二、监管论文检测行为的必要性
(一)防止学术不端论文逃避检测
近年来国内论文不端现象时有发生。中国知网曾对 3 200 多家期刊编辑部累计上传的 92 万多 篇稿件进行学术不端文献检测,文字重合率在 30% 以上的近 10 万篇 [9]。虽然随着检测系统的普及, 这一现象有所好转,但从近期的文献来看,期刊出版单位检测的稿件中疑似学术不端的仍占一定比 例 [10-12],实际上,仍有一些期刊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加入中国知网或没有使用检测系统,以致学术不 端文献的比例更高。为了更好地防止学术不端论文的产生,仅靠事后管理或惩治远远不够,还需事 前利用论文检测系统进行预防。检测行为一旦缺乏监管,相当一部分的作者就可以通过投稿前违规 检测和定向修改来逃避检测,从而使检测系统由学术界的“神器”变为“马奇诺防线”。因此,在检 测系统检测论文仍然是防止学术不端论文的最主要方法时,就必须加强对检测行为的监管。
(二)遏制论文检测及相关市场的发展
2014 年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量达到 1 515.3 万人,在读研究生 184.7 万人 [13],还有数 百万的医务人员和科研人员,他们因评职称、考核等原因产生了巨大的论文需求 [3],随着论文需求 量的增加和急功近利心理的增强,学术研究的泛化和泡沫化正在加剧。围绕论文的检测、修改和代 写市场已经形成,并在不断地向产业化、流程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3,7]。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 论文检测及相关市场将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加强对论文检测行为的监管,使论文违规检测行为的概 率变低,使作者在权衡之后选择创新性地写作,遏制论文检测及相关市场的发展。
(三)保障正规检测行为的有序进行
在正常的检测秩序中,科研部门或高校院部等收取科研报告、专利申请书、学位论文时,分别 通过科研成果检测系统、科研 • 人事论文诚信档案管理系统和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等检测来稿的学术不端行为;期刊出版单位收取学术论文时,使用中国知网等提供的检测系统进行检测。 但由于行业内存在的检测违规行为,这种原本互不干扰的正常的检测秩序被打乱了(见表 1),导致 部分收稿单位“躺枪”,无意中录用了经提前违规检测或处理过的文章。如果任由这种违规行为发展, 无论哪家期刊,哪种性质的收稿单位,都将受到影响。因此,在人工审稿不能替代系统查重的情况下, 必须加强对论文检测行为的监管,保障正规检测行为的有序进行。
三、监管检测行为面临的问题
首先,监管检测行为的氛围尚未形成。学者们近年来针对检测系统进行了很多研究,如扩充数 据库、针对图表和同义词进行检测、改进检测算法等,但忽略了对检测行为的监管问题;在相关规 定方面,《出版管理条例》《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 等,对于检测违规行为均没有提及。
其次,中国知网面临两难境界。一方面,中国知网作为检测系统的研发者,应当对检测行为进 行严格的监管,以保障系统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另一方面,中国知网的检测系统不具备官方属性, 且作为一种商品,并非是期刊出版单位唯一可选择的检测系统,面临着与 Paperpass、万方的 PSDS、 武汉大学的 ROST 等检测系统的竞争,监管的动力和决心受到限制。在中国知网和期刊出版部门的 协议中,只提及了乙方检测论文的范围和相关义务,并未提及违反协议时的应对措施;中国知网对 于一些期刊出版部门的违规检测行为,更多地是以提示为主。
再次,由于违规的检测行为在短期内不会影响自家期刊的影响力,导致期刊出版单位对监管检 测行为的重视程度不够,监管动力不足。笔者调研了一些期刊出版单位,几乎都没有针对检测行为 的规章制度,有的期刊出版单位注意所收稿件是否经过提前检测,但对检测非来稿则把关不严。另外, 违规检测论文行为,对于一些普通期刊来说,已经较为普遍,但对于一些核心期刊来说,影响较小, 期刊界针对违规检测行为尚未形成联防意识。
最后,编辑对于违规检测行为的认知不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 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出版者对其所编辑出版物的内容等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的,依据著作权 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应承担责任。 [8] 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期刊编辑长期退守于文字修改、稿件校 对的一隅,形成稿件、期刊与己无关的麻木心态,检测意识和责任感不强。
四、监管论文检测行为的途径
(一)建立相关监管机构和营造监管氛围
严格的说,论文违规检测行为,应同其他学术不端行为一样,被列入相关法规以便进行监管。 但从现实角度考虑,目前我国的法规体系对论文抄袭、过度引用等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的约束力尚 且不足,对于论文违规检测行为,似乎更难进行直接和强有力的约束。因此,笔者认为,由于目前 知网存在一定的垄断行为,可以成立第三方监管机构,由第三方监管机构对违规提供检测服务的网 络交易平台、论文公司等进行前期的调查、取证、向知网反馈、存档等。学界应在理性思考和研究 的基础上,加强对违规检测行为的重视,营造舆论氛围,以形成对违规检测行为的集体约束和抵制。 总之,应尽早对违规检测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不能等到该行为已经“病入膏肓”时再采取行动,不能使已经稍微好转的学术氛围再次受到侵蚀。
(二)中国知网对检测行为进行监管
中国知网拥有系统的著作权,对期刊出版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4,5],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其监管工作明显不够,应更多地对检测行为进行监管。首先,中国知网可以根据检测数量和时间监 控检测曲线,监测账号在某段时间内是否出现异常的论文检测量,以便通知期刊出版单位,并对某 些非法获取或非法使用账号的行为进行调查。或是即时跟踪各类单位上传检测的文献类型,一旦发 现检测的文献类型违反协议时(如高校其他部门上传期刊论文等),应及时告之相关单位。
其次,对账户进行相应的设置。目前中国知网只提供期刊一个登录账户,一旦账户内有一名 人员在使用系统,其他人则无法了解和监管其检测行为。知网可以参考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的做法,对系统设置不同的权限,由期刊出版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例如,在 一个账户下设立多个分账户,谁使用谁负责;设置不同的权限,如检测权限、查看详细检测报告权 限、检测次数权限等;设置管理员权限,查询检测痕迹等以了解不同分账户使用者的检测行为。同时, 可通过 IP 限制等方式防止账号借用,以加强对账户的管理。
再次,控制账号可检测论文的数量。一般情况下,中国知网为期刊设置的检测上限为 1 万篇 / 年。 笔者咨询了十多家单位的期刊出版部门,并查阅了一些文献 [10-12],这些部门每年的检测篇数都远低 于 1 万篇的检测上限。中国知网可更加合理地设置检测论文数的上限,或是根据乙方是否存在违规 检测情况,调整检测数量的上限。由此形成一定的约束作用,促进期刊出版单位加强对论文检测行 为的监管。
(三)期刊出版单位对检测行为进行监管
期刊出版单位可提出或制定有关检测系统使用的规章制度。例如,由责任编辑检测相应论文, 其他人员不可提前检测论文或下载检测结果;对于重复率略高且需要修改的文章,应告知作者重复 的主要部分,而不是将标红结果直接发给作者;对上传文献的类型和二次检测行为进行控制。有了 管理机制后,可以更好地对单位内部的检测行为进行管理,编辑也可借此拒绝一些人情稿。
另一方面,期刊出版单位应加强对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和宣传,提升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告 之其防范骗取账户的邮件,告之其应当对稿件尽到合理注意义务,使其意识到检测违规行为的不良 后果 [14]。特别是对于长期从事期刊编辑的人员,应使其意识到内部的检测不端行为不止影响期刊的 质量,更会间接地影响自己的编辑成果,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编辑作为稿件的把关人,必须强化 责任意识,以身作则,严防各种学术不端行为。
五、结语
论文的抄袭、一稿多投、拆分发表、署名不端、篡改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仍在不断发生,论文 检测系统作为抵制学术不端的一种便捷方法被广为接受,使论文不端问题得到一定控制,但随之产 生的违规检测行为至今仍未引起重视。笔者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违规检测问题已逐渐浮出水面, 应当尽早地、严格地对其进行监管。通过本文提及的一些技术手段以及制度保障,虽然不可能完全 地遏制违规检测行为,但至少可以保障期刊和检测系统的良性发展,控制和减少违规检测行为的发生, 使学术不端论文难以形成,使作者逐渐打消论文抄袭的念头,端正学术态度,逐渐营造出一种公平 公正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

相关文章: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自动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