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区域旅游合作的目标对于合作活动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性作用,本文根据指标体系设计的目标及原则,从整体性、功能性、关联性和均衡性四个方面构建区域旅游合作的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相应的区域旅游合作目标评价模型,并通过指标集成首次提出“区域旅游一体化指数”(IndexofRegionalTourismIntegration,缩写为IRTI)作为区域旅游合作目标的综合评价指标。最后,将IRTI的数值进行定性转换,把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划分为相应的四个阶段。关键词:区域旅游合作,目标评价,层次分析法,区域旅游一体化一、引言随着经济一体化、区域一体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阻挡的一种潮流,国内外有关区域旅游合作的实践与研究也随之蓬勃兴起,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和地区近年来明显加快了旅游业区域合作的步伐。但是,目前我国的区域旅游合作尽管类型多样、动作频繁,但总体感觉是务虚多,务实少,还基本处于一种低水平的状态,区域旅游合作的实效性不尽如人意。为此,国内有关专家学者从行政制度、组织机构、市场行为等方面,对我国区域旅游合作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当深刻而有针对性的分析。不过,除了制度、市场等层面的原因之外,当前国内所出现的这些问题还有相当部分是由于区域旅游合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模糊不清所导致。从系统学的角度,区域旅游合作实质是区域内相互联系的各个地区,与在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旅游相关要素形成有机运行的系统,并促使区域旅游整体功能逐渐加强和发展的活动及其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区域旅游合作的目标对于整个系统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区域旅游合作的结果或状态的好坏取决于既定区域旅游合作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建立一套衡量区域旅游合作的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状态、程度进行系统化、定量化的测度,是提高区域旅游合作活动成效的科学依据,也是解决目前国内区域旅游合作困境的一个有效举措。二、区域旅游合作目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及原则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内的各个地区围绕旅游业及其相关事业的共同发展而开展的一种跨地域活动,涉及自然、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巨系统关系进行评价,关键是要从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提炼出具体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区域旅游合作的根本目标以及影响合作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如果要客观、准确地反映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程度和效果,仅采用一个或几个指标难以获得全面的评价信息,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区域旅游合作目标评价指标体系是一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并能进行量化的指标因子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以区域旅游发展有机融合为根本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反映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程度和水平的指标集合。这些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区域旅游合作的状态,而且由于每个指标的性质和作用不同,还需要对它们进行合理的分类和组合,从不同角度相互印证。基于此,本文认为目标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总体目标应该是:全面、准确、科学地反映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状态并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体现区域旅游融合、均衡演化的发展观。为了达到上述总体目标,在进行评价指标选取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时,本文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全面性: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能较全面地反映区域旅游合作的主要特征和发展状况,从旅游经济、客源、发展水平等诸方面分别设置相应指标;(2)导向性:或称目的性,所设指标与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宏观目标相统一,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3)可行性: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且计算方法不过于复杂,所需数据也较易获得;(4)独立性:指标之间保持相互独立,这样可以使指标体系比较简明,且可避免重复计算;(5)简洁性:在全面性基础上使指标体系尽可能简化,这样可使指标体系更易为人们所理解和采用;(6)层次性:根据评价需要,使指标体系具有更合理和更清晰的层次结构;(7)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指标体系中的指标保持相对稳定,这样可以比较和分析区域旅游合作的动态发展过程。(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由于区域旅游合作活动的内涵及目标是形成有机融合的区域旅游发展态势,其终极理想化的状态就是区域旅游一体化,即具备良好的外在完整度和有序的内在组织度的旅游区域。从本质而言,它要求区域旅游发展必须具备整体性、功能性、关联性和均衡性的根本特性,因此,本文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相应地围绕这四个功能指标所展开。整体性:区域不同于行政地域的主要差别之一就是区域的整体性,区域旅游合作的结果必然表现为区域旅游发展的整体性。参与合作的各方通过有机的融合最终以完整、和谐的区域旅游形象和形式对外展示和开展活动,彼此成为息息相关的旅游发展共同体。功能性:区域旅游合作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更大的旅游巨系统,必然会表现出该系统所特有的突现功能,主要体现在相关区域性社会、经济效应的增强和区域旅游业发展内涵质量的提高两方面,而且随着区域旅游合作的不断深入,这种整体性的功能更为凸现。关联性:这是区域旅游合作的内在基本要求,也是区域旅游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和前提条件。参与旅游合作的地区通过各种方式形成相互紧密联系的区域旅游发展共同体,随着彼此合作内容、形式的深化,必然会在空间、组织和产业三个层面上表现出更为密切的关联性。均衡性:均衡发展是区域旅游共同发展的最终目标和理想状态,也是评价区域旅游合作本质属性的关键要素之一。区域旅游发展的均衡性一方面体现在各地区旅游业现有的静态发展水平上,另一方面表现为各地区未来旅游发展能力的协调性与一致性上,通过对当前和将来的区域旅游发展均衡水平的判断可以从根本上了解区域旅游合作的实质效果。可以看出,整体性和功能性是对完整度目标的逐层细化,关联性和均衡性是关于组织度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每一个功能指标又用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分析指标来表示,由此形成了本文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完整的总体思路和框架(图1)。图1 区域旅游合作系统目标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概念框架(三)区域旅游合作目标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根据上述构建区域旅游合作目标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原则及思路,通过合理的分解、归纳和综合,在众多影响区域旅游合作的影响因素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完整的区域旅游合作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区域旅游合作系统中各因子存在有机的相互关联性,能够反映其状态和特性的指标数量相当多,所以首先需要从中筛选并确定最适合用于评价的分析指标,具体步骤为:一、指标初选:通过以上对影响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功能指标的具体分析,将能够反映区域旅游合作目标、原则的主要指标确定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对评价起正面作用的为正指标,起负面作用的为逆指标;二、征询和筛选:对初选指标进行反复的专家意见征询,逐步去掉那些相互重复或具有明显相关的指标;三、指标的确定:根据专家意见对被选中指标进行分类和归纳,最后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上述步骤,本文最终确定将区域旅游合作目标的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分为Ⅰ层目标层、Ⅱ层功能指标层和Ⅲ层分析指标层三个层次,总共21个基本指标(表1)。表1 区域旅游合作目标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功能指标层分析指标层指标含义指标性质区域旅游体化整体性A(0.128)游客接待量区域集中度(0.0155)区域游客接待总量/全国游客接待总量正旅游收入区域集中度(0.0347)区域旅游总收入/全国旅游总收入正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率(0.0244)当年游客接待量/上年游客接待量—1正旅游品牌认知度(0.0534)知晓旅游品牌人数/旅游抽样调查总人数正功能性B(0.085)旅游业国民生产贡献指数(0.0144)区域旅游总收入/区域GDP正旅游经济效益贡献指数(0.0277)旅游经济效益与区域所有行业平均经济效益之比正游客人均旅游支出(0.0082)旅游总收入/游客接待总量正游客平均逗留天数(0.0053)游客逗留总天数/游客总人次数正旅游投入单位效益(0.0212)旅游总收入/旅游生产总投入正新增旅游业就业人数(0.0082)当年旅游从业人数—上年旅游从业人数正关联性C(0.497)旅游专用公路网密度(0.0527)旅游专用公路运营里程/土地面积正区域性旅游政策法规数(0.0355)共同制订的旅游政策法规数量正区域性旅游合作组织数(0.0205)跨地区、非企业性旅游组织数量正区域性旅游活动数(0.0294)共同举办的节庆、交流活动数量正旅游产业结构相似指数(0.1347)各地旅游产品构成的平均相似度逆外部客源市场相似指数(0.0845)各地区域外客源市场结构平均相似度正区内客源市场依存指数(0.1397)各地区域内游客数占游客总量的平均比例正均衡性D(0.290)旅游收入均衡指数(0.0673)各地与旅游收入最高地区之比的平均值正旅游行业劳动生产率变异指数(0.1583)各地与旅游劳动生产率最高地区之比的平均值正旅游市场集中度(0.0244)排名前n位旅游企业的累计市场份额正旅游收入增长不协调指数(0.0400)区域旅游收入增长率的离散系数逆注:1、以上指标均为区域性指标2、简化起见,评价体系中不区分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相关指标(四)评价指标的计量上述评价指标中,有些可直接或间接从相关数据中获得,有些则需要经过相应的计算方能得到,各项评价指标的计量公式与方法说明如下:1.整体性指标(1)游客接待量区域集中度A1=各地区游客接待量之和/全国当年游客接待总量×100%(2)旅游收入区域集中度A2=各地区旅游收入之和/全国当年旅游总收入×100%(3)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率A3=(当年区域游客接待总量/上年区域游客接待总量-1)×100%(4)旅游品牌认知度A4=知晓区域旅游品牌的被调查人数/旅游抽样调查总人数×100%2.功能性指标(1)旅游业国民生产贡献指数B1=各地区旅游收入之和/各地区当年GDP之和×100%(2)旅游经济效益贡献指数B2=区域旅游行业劳动生产率/区域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100%(3)游客人均旅游支出B3=区域旅游总收入(元)/区域游客接待总量(人次)(4)游客平均逗留天数B4=区域游客逗留总天数(天)/区域游客接待总量(人次)(5)旅游投入单位效益B5=区域旅游总收入/当年区域旅游总投入(6)新增旅游业就业人数B6=当年区域内旅游从业人数—上年区域内旅游从业人数3.关联性指标(1)旅游专用公路网密度C1=区域旅游专用公路总里程(公里)/区域土地总面积(Km2)(2)区域性旅游政策法规数C2=Pn,Pn表示截至评价年份(n)已颁布的区域性旅游政策法规总数(3)区域性旅游合作组织数C3=Qn,Qn表示截至评价年份(n)的区域性旅游旅游合作组织总数(4)区域性旅游活动数C4=Tn,Tn表示评价年份当年(n)举办的区域性旅游旅游活动数量(5)旅游产业结构相似指数在区域旅游合作中,各地之间的旅游业通常都表现为互补或互代的关系,它主要取决于两地旅游产业之间的结构相似度,换言之,主要决定于它们之间旅游产品构成的相似程度,此项衡量指标称为两地的旅游产业结构相似指数。在计算各地与其他地区结构相似指数平均值的基础上,可以得出一个总体的区域旅游产业结构相似指数,其计算过程为:式中,C5为整个区域的旅游产业结构相似指数Sij为i地区与j地区的旅游产业结构相似指数Xim为i地区第m类旅游产品收入占当地旅游总收入的比重Xjm为j地区第m类旅游产品收入占当地旅游总收入的比重k为旅游产品的种类数量,n为区域内参与合作的地区数量该指标值越小,区域内各地的旅游产品特色越鲜明,各地的差异化旅游定位越成功,相互之间的互补性越强,竞争性越弱,由此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和效果也越明显,反之亦然。 作者: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张正国巢莹莹 来源:《上海经济》2016年第05期责任编辑:张春玲